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直各单位:
《峨山县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已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峨山县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2022—2024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溪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玉政办发〔2022〕30号)精神,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结合峨山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守住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耕地保护三条底线;构建以烟、菜、畜为主的七大农业产业体系,保障重要农产品市场供给,按照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思路,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二)发展目标。到2024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亿元,年均可比价增长6.5%以上,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亿元,年均可比价增长5.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0%。
1.粮食产业。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按照“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的思路,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布局,稳定提升水稻、玉米等主粮供应能力,持续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积极发展冬早玉米、冬马铃薯、小杂粮等特色粮食作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到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分别稳定在17.8万亩、7400万公斤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亿元。
2.烟草产业。坚定不移巩固烤烟支柱产业地位,坚持“筑牢玉溪优质烟叶原料第一车间”的定位不动摇,按照生态优先、相对集中的原则,综合各方面因素规划布局烤烟产业,持续落实上级“以烟养烟”扶持政策要求,实现不低于上年烟叶税的10%用于扶持烤烟产业发展,提高烟农种烟积极性。积极推进雪茄烟种植。到2024年全县烟田稳定在8万亩以上,收购量稳定在1000万公斤,实现烟农收入3.5亿元以上。
3.蔬菜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以豆类、茄果类、叶菜类为主的蔬菜产业,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冬早蔬菜和山地夏秋蔬菜,使之逐步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新格局,确保全县蔬菜产业稳步发展。同时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化生产,持续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到2024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2万亩左右,产量、全产业链产值由2021年的27000万公斤、10.2亿元分别增加到30000万公斤、12亿元以上。
4.畜禽产业。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养殖业,着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粪污资源综合利用、畜禽产品精深加工。稳控生猪基础生产能力,推进现有屠宰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将全县范围内生猪纳入定点屠宰;加快良种繁育力度,支持发展肉牛生产;大力推广林下畜禽养殖。到2024年,力争全县实现畜牧业总产值8.34亿元,肉蛋奶总产量达3116.32万公斤,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1.5万头左右,生猪出栏数和猪肉产量分别稳定在20万头、1710万公斤左右,牛出栏8200头,羊出栏2万头。
5.林果产业。巩固现有核桃面积,适当发展松子种植,稳定柑橘、鲜食葡萄、小浆果等水果品种。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着力推进标准化种植。加快推进种植基地提质增效,着力提升初加工水平。大力推广水果产业现代设施栽培模式,积极培育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到2024年,全县坚果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产量、产值由2021年的94.6万公斤、1231万元分别增加到120万公斤、1800万元。全县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2万亩左右,产量、全产业链产值由2021年的990万公斤、8000万元分别增加到1200万公斤、1亿元以上。
6.中药材产业。围绕滇重楼、白芨、黄精、金银花、续断等优势特色中药材,引进和培育药材种植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在发展的同时控制三七等部分中药材种植面积。到2024年,全县中药材面积稳定在1.2万亩左右,产量达120万公斤以上、产值达4800万元。
7.乡村旅游产业。通过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示范点带动辐射,建设一批美丽乡村、休闲农庄、农业产业园区、田园综合体。充分挖掘红河谷—绿汁江流域峨山境内农村资源,因地制宜利用优势资源,拓展乡村旅游空间,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企业)4户以上,营业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巩固一产,发展绿色高效农业
1.提升耕地质量。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烟田)建设,保护好坝区耕地,着力提升山区半山区耕地(园地)质量。到2024年,全县新建高标准农田6万亩、提质改造2万亩以上;建设高标准烟田2万亩,高标准农田占全县耕地面积比例提高16.8个百分点、达到41%以上;农田有效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耕地质量平均等级达到4.5。
2.坚持农业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粪肥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持续推进绿色防控措施,推广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发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到2024年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0%以上。推广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5万亩,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示范1万亩;加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力度,确保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85%以上。到2024年,新增绿色认证蔬菜面积1300亩、绿色认证果园面积2400亩、绿色认证玫瑰面积1000亩、有机认证油橄榄4500亩。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绿色食品有效认证数累计40个以上、有机产品有效认证数累计10个以上。
3.提升设施装备现代化水平。到2024年,推广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不少于6万亩,喷滴灌等现代设施农业应用技术不少于7万亩。积极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工作。围绕畜禽养殖、牧草种植、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加强培训与指导,着力提升畜禽标准化生产水平,逐步建立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大力推广应用钢架大棚、喷施滴灌、农产品储藏保鲜、冷链建设等设施设备,助推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发展。到2024年全县农机作业面积达50万亩,农机总动力达32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53.4%
4.加强农业生物安全防控。开展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建设重点区域监测点,开展高效安全防除技术推广应用。加强草地贪夜蛾、红火蚁等重大植物病虫害防控,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布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实施常态化防治。到2024年,新建1个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分中心,改造提升1个兽医实验室。
(二)壮大二产,推进加工延链
5.培育壮大农业市场主体。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加快培育以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成长性好的中小微农业企业加快发展,扶持培育小而特、特而精、精而强的本土特色企业。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持续争创国家、省、市示范社。到2024年,全县农业企业由2021年的223户增加到465户以上,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2021年的9户增加到20户以上,示范家庭农场由2021年的54家增加到7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由2021年32家增加到60家以上。
6.夯实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分类分级,提高商品化处理水平。在绿汁江沿线布局农产品交易市场,逐步新建蔬菜标准化分类分级包装设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等农业冷链物流设施,推进产地初加工,提高加工能力。
7.推进精深加工延链。推动玉林泉酒业、滇泉啤酒、云茶山庄提技改技,引进肉食品深加工企业。建成现代油橄榄种植基地3万亩,年产优质初榨橄榄油300万公斤。提升以玫瑰精油、纯露为原料的化妆品精深加工产品。
8.谋划食品加工园区。结合峨山农业产业的发展情况,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农产品加工向优势产业区聚集,选择适宜的区域,积极推进绿色食品加工制造业园区建设。
(三)做优三产,助力乡村振兴
9.不断拓展农业市场。开发县域农产品、手工艺品等特色产品,广泛开展品牌营销推广活动;支持全县区域品牌注册等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组织产销对接会等大型线上和线下活动。支持鼓励为品牌使用企业制作包装。推进农产品上行供应链主体建设;通过对接直播带货和电商平台等资源,开辟拓宽销售营销渠道,开展行业展会、检测认证等服务;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追溯体系的应用。
10.深化农业品牌创建。梳理特色、优势产品,加强有机绿色发展政策的宣传引导,积极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和保护。持续开展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认定,组织我县龙头企业申报省级“10大名品”、品牌目录评选。充分发挥“峨山菜园”绿色农产品品牌引领示范作用,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建设步伐。做强“嶍峨”系列农产品公用品牌。
11.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以万亩竹海、万亩生态茶园、塔甸睡美人等特色景点为载体,积极推进城市“周边游”、“周末游”,满足城市人群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生活需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围绕农村田园景观、特色村落、少数民族文化、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等素材,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到2024年,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个,精品示范村8个以上,美丽村庄15个以上。
12.培育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依托,县、乡、村三级梯次布局、点线面协同推进具有峨山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持续推进“一县一业”。到2024年,把化念镇打造成产业强镇,打造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30个以上。
(四)注重科技创新,发展外向农业
13.加强现代种业振兴。加强全县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优先征集珍稀、濒危、特异种质资源,其中重点突出地方品种;加强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全县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加强种子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套牌侵权、制假售假、无证生产经营行为;做好全县杂交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到2024年玉米制种基地力争达到5000亩以上。争取建设一个省级生猪良种繁育场。
14.农业技术创新推广。重点围绕粮、油、蔬、畜等绿色高效生产,加强与上级农技推广部门、农业企业的深入合作,推广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家畜高效养殖等先进模式,引导牛羊养殖户发展全株青贮玉米、紫花苜蓿、巨菌草等优质饲草料生产和农作物副产物开发利用,稳步提高饲草利用率。到2024年,全县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能力进一步增强。
15.发展跨境农业。主动融入中老铁路沿线经济发展圈,加快双江、化念铁路沿线重点园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培育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力度,努力把化念站打造成农产品出口的枢纽点,到2024年实现交易金额3亿元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农业现代化发展工作纳入全县“三农”工作重要内容,县委农办统筹抓好工作落实,各乡镇(街道)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结合实际,对照目标任务逐一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政策项目落实落地。县级相关部门做好相关政策、资金扶持,全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完善政策支撑。县委农办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紧盯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瓶颈制约,积极对接上级相关部门,落实资金投入,加强政银企合作。落实各类农业保险核实发放,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推广运用“一部手机云企贷”、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金融产品。
(三)优化用地保障。加强和规范占补平衡,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加大土地轮作、间套种和林下养殖等农业技术推广。加快土地流转,发挥规模化优势,全面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在每年至少种植一季粮食作物且符合耕地认定标准的前提下,可采取粮食与非粮食作物间作、轮作、套种的方式利用永久基本农田。一般耕地在不破坏耕地耕作层且不造成耕地地类改变的前提下可以适度种植其他农作物,发展无土栽培等设施农业。
(四)加强考核督促。县委农办会同有关部门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定期通报重大政策、重要工作、重点项目推进落实情况。
附件:峨山县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重点工程清单
附件
峨山县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重点工程清单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内容 | 责任单位 |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
一、提升耕地质量 | |||||||||
1 | 高标准农田建设 | 新建2.27万亩 | 新建2万亩,提质改造1万亩 | 新建1.73万亩,提质改造1万亩 | 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各乡镇(街道) | ||||
2 | 高标准烟田建设 | 新建0.5万亩 | 新建0.5万亩 | 新建1万亩 | 县烟草产业服务中心、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各乡镇(街道) | ||||
二、坚持农业绿色发展 | |||||||||
3 | 玉溪润玉油橄榄基地建设项目 | 项目建设油橄榄种植基地2200亩,包含良种苗木培育基地50亩,管理用房3座共240平方米,蓄水池3个共3000立方米,提灌站泵房一座20平方米,修建生产便道5000米,排水沟3000米,安装滴灌系统1800亩,供水管网4500米,输电线路1800米,配套相应附属设施建设 | 县林草局,各乡镇(街道) | ||||||
4 | 云菜绿色发展 | 新增绿色认证蔬菜面积500亩 | 新增绿色认证蔬菜面积430亩 | 新增绿色认证蔬菜面积370亩 | 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道) | ||||
5 | 云果绿色发展 | 新增绿色认证果园面积800亩 | 新增绿色认证果园面积1000亩 | 新增绿色认证果园面积600亩 | 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道) | ||||
6 | 油橄榄有机发展 | 累计有机认证面积4500亩 | 县农业农村局、县林草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道) | ||||||
7 | 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 | 每年新增有效认证数量9个 | 每年新增有效认证数量7个 | 每年新增有效认证数量7个 | 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道) | ||||
8 | 水果产业提质增效 | 种植面积2万亩,产量9900吨,产值8000万元 | 种植面积2万亩,产量增加到1.1万吨,产值9200万元 | 种植面积2万亩,产量1.2万吨,产值1亿元以上 | 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 | ||||
9 | 蔬菜产业 | 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27万吨,产值10.2亿元 | 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29万吨,产值11.7亿元 | 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30万吨,产值12亿元以上 | 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 | ||||
10 | 玉米制种产业 | 发展玉米制种面积2540亩 | 发展玉米制种面积3500亩 | 发展玉米制种面积5000亩 | 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道) | ||||
11 | 峨山县塔甸镇大西5000亩茯苓种植项目 | 5000亩茯苓种植基地土地改造及相应配套设施建设 | 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农业农村局,塔甸镇 | ||||||
三、提升设施装备现代化水平 | |||||||||
12 | 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 力争完成示范基地建设2个 | 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 | ||||||
13 | 峨山县小街街道、富良棚乡等3个乡镇乐德旧、塔冲等4个村提水项目 | 1.小街街道乐德旧村小沙地提水项目;2.大龙潭乡以他斗村白沙坡提水项目;3.小街街道雨来救村莫车勒提水项目;4.富良棚乡塔冲村提水项目。计划总投资942.00万元 | 县烟草服务中心、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各乡镇(街道) | ||||||
14 | 烤烟机械化理商示范推广 | 示范推广0.5万亩 | 示范推广0.5万亩 | 示范推广1万亩 | 县烟草服务中心、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 | ||||
15 | 蔬菜温室大棚设施示范种植 | 示范种植推广300亩 | 示范种植推广200亩 | 示范种植推广200亩 | 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 | ||||
四、加强农业生物安全防控 | |||||||||
16 | 峨山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运营项目 | 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建设周期为2022—2023年,建设内容:建一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8个乡镇(街道)分别建畜禽无害化处理收集点。建设内容:厂房、收运系统、冷库系统、烘干系统、干化机、焚烧炉、破碎机等 | 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卫生健康局、市生态环境局峨山分局 | ||||||
17 |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 加强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开展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建设重点区域监测点,到2024年,新建1个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分中心 | 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 | ||||||
五、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 |||||||||
18 | 农业市场主体培育 | 到2024年,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0户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达7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达60家以上 | 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 | ||||||
六、夯实农产品产地初加工 | |||||||||
19 | 蔬菜标准化分类分级包装设施 | 新建1个 | 新建1个 | 新建1个 | 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商贸和科技信息局,各乡镇(街道) | ||||
20 | 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 | 新建2个 | 新建2个 | 新建2个 | 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商贸和科技信息局、县供销社,各乡镇(街道) | ||||
七、推进精深加工延链 | |||||||||
21 | 油橄榄精深加工生产线建设 | 新建1家 | 新建1家 | 县林草局、县工业商贸和科技信息局,甸中镇 | |||||
22 | 年产10万吨优质啤酒建设项目 | 项目总体规划设计总占地面积75亩(即50000㎡),建筑面积共30000㎡,容积率为0.59,绿化率为25%。其中标准工业厂房7栋,总装厂房2栋,员工宿舍及生活配套设施、综合办公楼和精酿体验观光区设施建设 | 县工业商贸和科技信息局、县发展改革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双江街道 | ||||||
23 | 峨山县年产5000吨猪肉制品精深加工项目 | 包括“速冻冷藏、肉食加工、产品包装、仓储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肉制品精深加工厂 | 县工业商贸和科技信息局、县发展改革局、县农业农村局,有关乡镇(街道) | ||||||
八、建设食品加工园区 | |||||||||
24 | 绿色食品加工园区 | 选择适宜区域,建设1个绿色食品工园区 | 县自然资源局、县工业商贸和科技信息局、县农业农村局,有关乡镇(街道) | ||||||
九、不断拓展农业市场 | |||||||||
25 | 峨山县红河谷绿汁江流域农产品加工建设项目 | 本项目占地30余亩,计划建设冷库,农产品深加工车间、农产品销售物流平台。计划总投资1000.00万元 | 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商贸和科技信息局、县供销社,大龙潭乡 | ||||||
十、深化农业品牌创建 | |||||||||
26 | 打造“企业品牌+产品品牌” | 申报企业品牌1个 | 申报企业品牌1个 | 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各乡镇(街道) | |||||
十一、打造特色乡村旅游 | |||||||||
27 | 峨山县甸中油橄榄庄园(一期)建设项目 | 商业以及辅助用房组成,总建设面积为2500.15平方米,总占地面积为1814.60平方米。其中:产品演示中心总建筑面积2249.52平方米;消防水池、水泵机房总建筑面积222.06平方米;公厕总建筑面积28.57平方米 | 县林草局、县文化和旅游局,甸中镇 | ||||||
28 | 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园(田园综合体)建设 | 认定2个 | 认定2个 | 认定2个 | 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街道) | ||||
29 | 精品示范村及美丽村庄建设 | 到2024年,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个,精品示范村8个以上,美丽村庄15个以上 | 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 | ||||||
十二、培育产业集群发展 | |||||||||
30 | “一县一业”建设 | 持续推进以油橄榄为主的一县一业产业,建成现代油橄榄种植基地3万亩,年产优质初榨橄榄油0.3万吨,综合产值超过8亿 | 县林草局、县工业商贸和科技信息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 | ||||||
31 | “一村一品”示范村 | 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30个以上 | 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 | ||||||
十三、加强现代种业振兴 | |||||||||
32 | 玉米制种技术推广 | 示范推广0.1万亩 | 示范推广0.1万亩 | 示范推广0.1万亩 | 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 | ||||
十四、农业技术创新推广 | |||||||||
33 | 重点产业技术研究、应用、示范、推广工作 | 提升科技增粮水平、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高原特色产业、配方施肥、科学养殖等 | 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 | ||||||
十五、发展跨境农业 | |||||||||
34 | 中老铁路化念南站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项目 | 项目总占地面积48.40亩。总建筑面积596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0900平方米(主要为冷链物流厂房),地下建筑面积18700平方米,配套冷链物流设施设备10套,配套停车位448个(含大车车位35个,小车车位413个),广告位80个,充电桩45个。配套建设道路、绿化、供配电、给排水、消防等设施。计划投资20460.00万元 | 县工业商贸和科技信息局,化念镇 |
政策解读:《峨山县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 年)》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