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岔河乡紧扣玉溪市“干字当头 稳字托底 干部示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部署和县委要求,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全力推进综治中心与派出所、司法所融合发展,实现一体化运行,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深入践行“枫桥经验”,为岔河乡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质增效。
强化基础建设,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按照“实体化、实战化”要求,岔河乡统筹整合信访接待、矛盾调处、社会治安、公共法律服务等功能,通过整合资源,精心规划,实现平安法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合署办公一体化运行,于2025年3月挂牌入驻司法所。乡综治中心由政法委员担任主任,挂职副书记担任常务副主任,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担任副主任,村级综治中心配强综治专员,致力于构建一个高效、协同、专业的基层治理体系,强化了基层治理的组织保障,进一步提升了治理效能。建成标准化乡级综治中心1个,村级综治中心7个,实现乡、村两级全覆盖,确保群众诉求“一窗受理、联动处置”。
健全工作机制,提升矛盾化解效能
健全落实信息报送、登记受理、先行处置、研判预警、协调联动、调度督办、领导包保“七项机制”,严格执行组织管理、首问负责、工作例会、交办分流、办结反馈、工作台账、带班值班“七项制度”。综治中心每周组织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对辖区内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特殊群体服务管理等进行分析研判,专题研究解决措施,闭环推动各项工作落地做实,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发现问题—分析研判—分流交办—跟踪督办—反馈结果”的闭环管理链条,从群众诉求的初步受理,到问题的精准分流与高效处置,再到处理结果的及时反馈与群众满意度的综合评价,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层一线。
创新治理模式,推动服务下沉基层
围绕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作战、形成合力的目标,统筹各类资源力量,乡平安法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常驻综治中心办公,民政、妇联、残联等职能部门轮驻办公,实行“综治中心一吹哨、职能部门齐报到”机制,轮驻部门以“随叫随到”的方式积极参与处置相关群众诉求。村级综治中心整合网格员、调解员、农业农村工作队员等力量开展工作,构建“多网合一”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以网格为基本单元,协同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宣传、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防控等工作。岔河乡共划分基层治理网格56个,设网格长56人、网格员93人,其中以青河、河外两个村委会为试点开展微网格划分工作,两个村委会分别设置36个、30个微网格,使全乡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更深入、更精细化,实现“小网格”撬动“大治理”,编织起集“党务、政务、警务、村务+网格”为一体的安全便民网。
提升服务意识,彰显基层治理成果
乡综治中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实“两张清单”,聚焦不放心的事和不放心的人,建立高、中、低风险矛盾纠纷“一案一册”,落实重点人群包保化解,稳步推进涉稳问题和信访案件化解,确保各类矛盾风险隐患不上行、不外溢。今年以来,行使“三项权力”2次,其中派单权1次、吹哨权1次;受理矛盾纠纷事件14件,已办结10件,未办结的1件为低风险,3件为中风险;对全乡登记在册重精患者完成严重精神障碍筛查及评估,逐一登记建档;每月对辖区内重点安置帮教对象和社区矫正人员进行走访排查,建立健全台账,逐人制定整改措施,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对辖区内的违法青少年,建立“一人一档”,以乡领导、工作人员、教师、社区民警、村委会领导、监护人进行六级包保;对留守儿童制定乡级工作队员及村两委定期走访制度,实行动态管理。
下一步,岔河乡将持续深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资源整合再优化、服务效能再提升,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