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岔河乡深挖非遗本土资源,用文化为乡村铸魂,用文化为乡村振兴凝聚精神力量,将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淳朴乡风、民风融合,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充分实现本土文化保护与利用。今年3月,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岔河乡柳学光入选,为岔河乡非遗文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突出文化特色,以非遗促发展
一年一度的开新街盛宴,是岔河乡推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大亮点,更是传承彝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群众新风采新风貌的重要契机,全乡7个村委会花鼓舞队、舞龙队进行沿街巡演展演,每年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打卡,打造出具有鲜明岔河特色的文化节,促进了岔河乡的经济文化发展。
细之又细抓保护,守护文物瑰宝
定期组织人员到乡内5个一般性文物点进行防火、防汛巡查、检查,对文物点周边杂草进行统一清除,排除火险隐患,与涉及文物保护的村委会签订责任书,同时制作了文物保护宣传牌,不断增强群众文物保护意识。
非遗资源强活力,传承发展正当时
岔河乡每年定期组织彝族花鼓舞非遗传承人开展彝族花鼓舞传承培训,结合“百千万文化工程”文艺队伍建设需要,分期为全乡文艺队和花鼓舞爱好者开展培训,形成“1个国家级+1省级+5市县级”传承梯队。同时,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促进优秀文化在校园普及,让学生真切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非遗传承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岔河乡正以文化基因唤醒乡土生命力,用非遗传承重构乡村价值体系。下一步,岔河乡将继续深耕“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传承,让非遗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绘就传统与现代交融共生的和美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