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经8-10天的增殖后,就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给健康人。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经3-15天的潜伏期便可能发病,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
感染登革热后有哪些表现?
1.发烧:突发高热(39C以上),一般持续3~7天。
2.“三”痛:剧烈头痛、眼痛、关节肌肉疼痛。
3.皮疹:发病后第3~6天,面部、四肢出现红色皮疹或出血疹。皮痒,不掉皮,3~4天后消退。
4.出血:发烧5~8天后可能有出血的现象,包括鼻腔出血、牙龈出血、皮肤下出血、尿血等。
5.其他:疲劳、乏力、恶心、呕吐、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等。重症病例会出血、休克,病情进展非常快,不及时抢救会导致死亡等。
有没有登革热疫苗和特效药?
目前尚无经审批注册的登革热疫苗,还没法通过注射疫苗预防登革热。也没有治疗登革热的特效药。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经过对症治疗,轻症1-4天会痊愈,重症需要2周左右才可以恢复,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如果去登革热流行区,如何预防?
1.穿长袖衣裤,尽量选择浅色。外出时使用蚊虫驱避剂等灭蚊产品,避免被蚊虫叮咬。
2.安装纱门、纱窗。出门前可以在酒店房间使用蚊香、灭蚊气雾剂等。注意哪怕是高档酒店,也要注意室内灭蚊。
3.如果在逗留期间出现可疑症,需要及时就诊并主动说明患登革热可能。
4.返回本地后,如果2周内出现发热,要及时就诊并说明外出史。为了不将疾病传播给家人,请配合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登革热防制要求。
减少伊蚊滋生,我能做什么?
1.排干沟渠死水,疏通下水道,污水井加盖,平洼填坑,堵塞树洞。
2.及时清理家里的缸、罐、塑料瓶、器皿等积水容器。家庭用的水缸或水箱加盖,以防蚊子进入。
3.防止垃圾堆积,将垃圾放入密闭塑料袋并存放在密闭容器中。
4.家养水生植物应每隔5~7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并注意容器的清洗。容器底部如果有托盘,不要留有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