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县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意见
发布时间:2011-04-08 07:58 来源:峨山县人民政府网 打印

 

 

峨山县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

 

安排意见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伐,结合我县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提出本安排意见。

    一、课程设置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以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为依据,设置课程门类,安排课时比例。课程设置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二)均衡性原则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应比例适当,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同一门课程不同年级的课时数量相对均衡。

   (三)综合性原则

    小学阶段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科学课。增设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四)连续性原则

    课程方案的制定考虑 “六三”分段学制的特点,课程在不同年级的分布、不同课程的课时比例,在不妨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不违背课程设置原则的前提下,保持教育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设置要求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为39周(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自主安排,主要用于开展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生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13周。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45分钟。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1-6年级为“体育”,7-9年级为“体育与健康”,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不得将课时挪作他用。应利用体育活动课、课间操及其他综合性文体活动等,增加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保证学生每个学习日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1-6年级“体育”课程的课时应全部用于体育实践课教学,7-9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可结合相关体育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体育健康知识,但必须充分保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三)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各学校自主安排。

    (四)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民族、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等专题教育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

(五)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三项专题教育的课时原则上从地方课时和班团队活动时间中安排。

     三、工作措施

    ()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主题,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保证,是全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各中小学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究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落实课程方案的自觉性,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各中小学要从依法治教的高度,必须对国家规定的课程实行刚性管理。要严格执行调整后的课程设置方案,任何人都无权随意增删课程和调减课时,更不得随意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也不得随意减少非考试科目的教学时间,不得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开齐、开足、开好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严格执行课程设置方案是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的底线。4月中旬后,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将成为教育局督导、考核规范办学行为检查的重要内容。 

    ()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中关于开展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规定。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

    ()各中小学要注意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的设置学校课程。鼓励学校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自主开发或选用课程,增强课程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和选择性,鼓励发挥创造性,努力办出特色。

 四、中小学课程设置说明及作息时间

(一)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说明

1、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可以分散安排、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集中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安排。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课程层次化、多样化的体现。学校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综合本地人文、自然的优势和传统,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利用各类的课程资源开发地方与学校课程。在课时的具体分配上要体现课程均衡性原则,其它学科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地方和学校课程的课时。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各学科普遍增加了研究性实践活动的内容。学校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加强统筹,合理安排。小学、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每学年各一周,可集中安排,也可分散安排。

2、学科课程的设置既有分科课程,又有综合课程。学校依据实际既可选择分科课程,也可选择综合课程,或部分选择综合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3、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小学一、二年级没开设英语课程,节余的2课时可1课时用于写字练习,1课时用于文体活动或学习辅导。

4、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专题教育的内容如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也可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或从地方与学校课程、班团队活动中安排。

5、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体育课时,小学1-2年级每周3课时,3-9年级每周2课时;增加体育锻炼时间,进行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课外锻炼1小时。

(二)中小学作息时间表

    (见下页)

1、峨山县小学作息时间表

时间

  

课时

 

 

 

上午

第一节

8:00840

第二节

8:509:30

大课间体育活动

9:30955

第三节

10:0010:40

第四节

10:5011:30

下午

预备

2:152:25

第一节

2:303:10

眼保健操

3:10320

第二节

3:254:05

活动时间

4:054:35

备注

11-2年级周课时为26节,3-6年级为30节。

2、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3、当天无体育课的班级,下午第二节后的活动时间应组织学生进行至少半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当天有体育课的班级,可进行学生辅导等。

4、学校和教师8:00前不得组织学生早会(含早读早操),星期一和有寄宿生的学校除外。

5、有寄宿生的学校,必须精心组织学生上晚自习,星期天晚上师生员工必须归校,学生上晚自习,教师参加学校召开教职工大会。

6、此作息时间任何学校和教师个人不得擅自调整。

2、峨山县初级中学作息时间表

时间

  

课时

 

 

 

上午

早读

730745

第一节

745830

第二节

8:459:30

大课间体育活动

9:35955

第三节

10:0010:45

第四节

11:0011:45

 

 

 

下午

预备

215225

第一节

2:303:15

眼保健操

3:153:25

第二节

3:304:15

第三节

4:25505

活动时间

5:055:35

备注

1、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0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2、当天无体育课的班级,下午第三节后的活动时间应组织学生进行至少半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当天有体育课的班级,可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等。

3、星期一至星期五一律上晚自习。有寄宿生的学校星期六早上7:00后召开全校师生员工会,做好考勤登记、小结本周工作后方可离校。无寄宿生的学校周六不召开全校师生员工会。九年级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通知执行。

4、按一节课40分设置课程的,周上课总时间不得少于上述作息时间的总量。

5、星期三下午第三节课安排团队活动课。

6、有寄宿生的学校,师生员工必须于星期天晚上归校,学生上自习,教师参加学校召开的教职工大会。

7、此作息时间任何学校和教师个人不得擅自调整。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玉溪市峨山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峨山县教育局 发布人:test

主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承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4015938

运行维护: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峨山县双江街道桂峰路43号

滇公网安备:53042602000003号

网站标识码:5304260001  备案号:滇ICP备07500970号-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4015938,0877-4017511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