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大龙潭乡 > 政府文件
大龙潭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龙潭乡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1-04-25 14:28 来源:峨山县人民政府网 打印

大龙潭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龙潭乡

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民委员会,乡属有关单位:

  现将《大龙潭乡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一一年三月三十日

 

 

 

 

 

 

 

 

 

 

大龙潭乡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各级关于优化烟叶等级结构、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会议精神,确保我乡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总体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各级烟草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控制总量、适度从紧的烟叶工作方针,切实转变烟叶生产发展方式,坚持以工业企业品牌需求为导向,着力优化烟叶等级结构,有效提升优质烟叶供给水平,努力做到一增四保,即增加烟叶生产总量,保证计划完成,保证结构优化,保证出口备货,保证烟农收益,全面推动我乡烟叶原料保障上水平各项工作任务。

二、目标任务

综合应用政策、科技、农艺、经济等措施,把不适用的下低等烟叶消化在田间,优化烟叶结构,有效提升烟叶质量和供给水平。2011年,全乡计划收购烟叶3.7万担,上等烟比例67 %,上中等烟叶比例94%,生产量按4.08万担安排,田间消化2.8万担下低等鲜烟叶(折合干烟叶0.38万担);下等烟重点保障出口备货,收购比例控制在6%左右,只收购X4FCX1KCX2KB1KB2K 5个等级;烟叶收购等级质量符合国家要求。各村委会具体指标分解见附表1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控制总量。坚持控制总量、适度从紧的方针不动摇,科学安排生产量,做到既完成计划任务,又优化结构,烟叶种植不失控。

(二)坚持需求导向。根据工业需求,围绕知名品牌发展需要,适当扩大生产量,田间消化不适用烟叶,增加上等烟产出量,实现总量供给予需求平衡、结构总体平衡,提高烟叶配置效率。

(三)坚持服务烟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烟农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烟农意愿,算清烟叶种植成本和收益,合理补贴,充分调动烟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坚持合理留叶。围绕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目标,大力推行烟叶标准化生产,合理确定留叶数,针对不同品种、不同气候,遵循烟株生长发育规律,细化封顶留叶技术措施在合理留叶基础上,在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前提下,统一清除不适用两片脚叶和一片顶叶,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可用性。

(五)坚持统一组织。以村组或田块为单位,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方法、统一流程,统一标准,适度集中、定点处理,确保不适用烟叶变废为宝,确保不造成环境污染,积极探索田间消化鲜烟叶综合利用。

四、组织机构

为确保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能在乡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下有序开展,建立政府领导、烟草主抓、烟农主体的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相互影响、相互推动该项工作的有序实施,全乡成立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领导小组、执行小组、技术指导小组和督导考核小组,全面负责全乡不适用烟叶处理的组织协调、工作实施、技术指导、督促检查等。

(一)领导小组

  长:柏家立(乡人民政府乡长)

  员:施长学(绿溪驻村工作组组长)

        张文华(以他斗驻村工作组组长)

        龙治文(鱼塘驻村工作组组长)

        普文友(各雪驻村工作组组长

        李克强(司城驻村工作组组长)

        刀天鸿(班德驻村工作组组长)

        邱仕江(迭所驻村工作组组长)

       施兴武(乡烟办主任)

冯永富(大龙潭烟叶工作站站长)

朱联春(司城村民委员会主任)

施爱民(各雪村民委员会主任)

方春富(迭所村民委员会主任)

普开德(鱼塘村民委员会主任)

施兴义(班德村民委员会主任)

施明华(绿溪村民委员会主任)

武文云(以他斗村民委员会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施兴武兼任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二)执行小组

全乡以村委会为单位,成立7个执行小组。具体负责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的组织实施。

  长:村民委员会主任

副组长:各村委会副主任

  员:各村民小组组长、2-3名烟农代表

(三)技术指导小组

  长:冯永富(大龙潭烟叶工作站站长)

  员:烟站技术人员、烤烟辅导员

具体负责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的政策宣传、培训指导、技术服务等工作。

(四)督导考核小组

  长:普朝洪(乡人大主席)

副组长:代建利(乡党政办公室主任)

  员:施兴武(乡烟办主任)

        施立文(大龙潭财政所所长)

          剑(乡农科站站长)

        冯永富(大龙潭烟叶工作站站长)

督导考核小组下设办公室,施兴武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对各村委会烟叶田间消化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考核。

五、工作措施

不适用烟叶的田间处理是优化烟叶结构的重要工作措施,各村民委员会一定要站在全乡烤烟生产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要按照责任在乡镇、重点在村组、关键在农户、效果在田间的工作思路,认真做好不适用烟叶的田间处理工作,在具体工作开展上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案、有布置、有考核、有验收、有奖惩、有兑现,确保优化结构工作取得实效。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村委会、村民小组要把思想统一到上级党委政府和烟草公司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的重要意义,上下一心,形成合力,切实开展好各项工作,确保转变烟叶发展方式重大举措的全力推进。

(二)加大宣传培训动员。优化烟叶等级结构、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烟叶生产发展方式的一次变革,这次变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广大干部职工是否能够严格管理,广大烟农是否能够规范操作。因此,一定要通过多种形式,切实将政策、措施、工作标准和要求及时宣传到每村每社、每家每户,使改革的意识和观念深入人心,让烟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充分发挥烟农的主观能动性,确保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目标任务的完成。宣传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

1、政策宣传。一是明确2011年烟叶收购价格平均上调12%,重点上调上等烟,下低等烟基本不变,引导烟农种好烟、交好烟,不断提高烟叶生产水平。二是明确不适用烟叶田间处理后,每亩补贴烟农60元。

2、算账对比。一是算清财政增收账。上等烟比例提高至67%,下等烟比例控制在6%左右,加上提价12%,预计今年烟叶收购均价可达18.5/公斤左右,是全乡财政增收、烟农增收最有效的途径。二是算清烟农效益账。清除不适用的脚叶和顶叶,看似烟叶减产减收,但为此烟农每亩可节约用工1.5个,节约烤煤45公斤,总共可节省90元劳动力成本和25元烘烤成本,加上每亩增加补贴60元、提高上等烟比例等因素,实际上烟农亩均可增加收入300元以上。

3、技术操作标准。通过宣传,讲深讲透技术操作标准和工作要求,让烟农清楚明白与往年的技术区别和差异,确保技术要求落实到位。

(三)严格落实计划管理。根据优化结构需要,实行生产量、收购量两个计划安排,生产量是作为保证收购量和优化等级结构完成的前提和基础,用于指导面积落实。各地要深入实际,科学测算生产量,合理安排种植面积;要严格执行控制总量、适度从紧的烟叶工作方针,严格按照合同签订的收购量和生产量组织生产,坚决防止超计划种植。合同中明确田间消化鲜烟叶部位、数量、时间,补贴标准、兑现方式、考核指标、出口备货等级和数量等,引导烟农种好烟、交好烟。

(四)强化生产技术措施。以地膜烟揭膜培土为重点,从育苗开始按照优质烟生产技术规范认真抓好育苗、预整地、适时移栽、科学施肥、揭膜培土、病虫害统防统治、适时封顶彻底打杈、合理留叶、成熟采收、科学烘烤、科学分级等技术的督促指导工作,确实提高烤烟生产管理水平,提高烟叶产质量。

1、坚持推广揭膜培土,提高单产提高质量。全乡要把揭膜培土作为一项山地烟增产提质的重要措施,切实抓好落实,公路沿线必须确保100%揭膜培土,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2、合理封顶留足叶片,确保田间消化到位。从提高烟叶质量和可用性出发,根据种植品种的特性,把握好封顶时机和有效留叶数,促进烟株协调生长,提高烟叶内在品质。峨山县种植的NC系列品种留叶数田烟要在23片左右,地烟要在21片左右,底部两片不具采烤价值的脚叶和病残叶封顶后10天摘出消毁,顶部1片开片不好或病斑较多的顶叶不采烤。

3、坚持成熟采摘科学烘烤,充分发挥烘烤增效作用。加强成熟采摘指导,做到烟叶成熟采摘指导到田,实现下部叶适时采摘,中部叶成熟采收,上部4-6片烟叶充分成熟一次采收;加大分类编杆入炉挑选力度,剔除病残叶和素质较差烟叶,做到成熟一致、颜色一致、部位一致;加强烘烤技术的培训与指导,设立烘烤技术巡回指导组,做到科学烘烤指导到炉,提高烘烤水平和质量,确保烤出好烟;加强密集烤房群的组织管理,全面推行专业化烘烤提升烘烤水平,提高烤房效能,降低烘烤成本。

4、加强烟叶分级扎把培训,实现优质优价增效。把提升烟叶分级扎把水平作为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收购全过程要对预检员、收购员和烟农开展不定期培训,要加强对预检员和收购员的考核,提高分级扎把纯度,确保烤出来的上中等烟叶不混入下低等烟叶,不浪费一片好烟叶。

(五)因地制宜,合理设置销毁处理点。按照直接、方便、快捷、经济、有效、定时、定点、定量,适度集中处理的原则,以村组为单位(或以面积为单位,或以村组与面积相结合为单位),充分考虑山区、半山区和坝区等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设置鲜烟叶销毁处理点。全乡共设置鲜烟叶销毁处理139个,计划销毁处理鲜烟叶2.8万担。(具体情况见表2

(六)明确管理责任主体。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是本地不适用烟叶田间处理的实施主体,负责管辖区域内不适用烟叶田间处理的组织领导、督促和协调工作。要按照与乡签订的责任状、与烟叶站签订的协议,制定不适用烟叶田间处理方案,按要求完成管辖区域内不适用烟叶的清除和销毁工作。烟叶站督促、协调、指导、验收和考核村委会不适用烟叶田间处理工作,拨付工作经费,兑现烟农补贴。烟叶站要做好现场监督、痕迹记录工作。烟农要在烟站的指导下和村委会的组织下,清除不适用烟叶。

(七)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针对部分烟农对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理解不够、认识不足的现象。各村组干部、烤烟辅导员必须充分调动烤烟种植大户、种植能手、党员干部的种烟积极性,鼓励他们带头落实新生产技术要求,积极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

(八)加强烟叶收购管理。各村民委员会要结合收购实际,配合烟叶站做好烟叶收购组织工作,按照烟叶站安排的预检交售时段排序表,组织烟农按合同签订等级和数量进行交售,要引导烟农先交上等烟、等级价位高的好烟,再交等级价位低的烟叶,来确保完成上等烟比例,提高均价,增加收益。

(九)制订考核奖惩办法。督导考核组将围绕计划面积落实、田间不适用鲜烟叶处理、收购计划完成、上等烟比例的完成情况对村民委员会进行考核。烤烟生产组织奖励经费(中上等烟每担奖励乡镇2元、村委会8元、村民小组4元)与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的组织管理挂钩。乡政府负责对村组进行领导和督促,对领导和督促不力的,按比例扣减烤烟生产组织奖励经费。烟叶站在鲜烟叶处理时期,分两次对村组鲜烟叶田间消化处理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对于组织执行不力的村组,按照完成比例扣减烤烟生产组织奖励经费。收购计划不能圆满完成的, 上等烟比例达不到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

六、工作流程

(一)制定方案。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要制定不适用烟叶处理方案,在425日前报乡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造册登记。烟站和村委会要对不适用烟叶田间处理的农户编号、农户姓名、种植地块、种植面积、处理部位、处理数量、处理方式、处理日期、责任人、专卖监管人员等进行清查核实并登记造册,于530日前报乡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张榜公示。各村民委员会要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分别在底脚叶和顶叶清除前10天,进行不适用烟叶清除信息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清除时间、销毁地点、销毁标准及农户、面积、地块、责任人等信息。公示时间7天。

(四)落实处理方式。各村民委员会要按照方便、经济、有效、无污染的原则,认真做好田间消化鲜烟叶的选点布局工作。按照定时、定点、定量的方式进行不适用烟叶的处理。

(五)统一清除。以责任片区、坐落为单位认真组织烟农集中、统一时间清除田间不适用鲜烟叶,烟站技术员现场指导。原则上两片底脚叶在移栽后70天左右(封顶后10天)开始清除销毁,一片顶叶在移栽后115天左右或上部46片烟叶充分成熟采烤时统一清除或与烟杆一并挖除晒干后用作燃料。

(六)检查验收。由村组和烤烟辅导员负责,分底脚叶消化和顶叶消化两次进行,根据鲜烟叶清除时间,每次定片、定时间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的分户登记造册,由农户签字确认,不合格的督促烟农进行整改至合格后再验收;验收合格后报乡政府和烟叶站复验,复验不合格的进行整改至合格;乡复验后,报县级领导小组抽查验收。

(七)结果公示。检查验收结束后,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对验收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时间7天。

(八)痕迹记录。烟叶站建立销毁时间、销毁地点、销毁数量、责任人等档案,对相关表册、图片、影像资料分类整理归档,实现痕迹化,做到过程可控、可追溯。

(九)兑现经费。烟叶站根据县、乡两级检查验收结果和烟叶交售情况,按照上级部门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兑现烟农补贴。

 

附表:12011年大龙潭乡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指标分解

2、大龙潭乡各村委会2011年不适用烟叶处理责任落实情况统计表

 

 

 

 

 

主题词农业  烟草  生产  方案

  抄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抄送:县烟办、县烟草公司,乡党委、人大、纪委、人武部。

                                                                              (共印25份)

大龙潭乡党政办公室       2011330日印发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玉溪市峨山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大龙潭乡 发布人:大龙潭

主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承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4015938

运行维护: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峨山县双江街道桂峰路43号

滇公网安备:53042602000003号

网站标识码:5304260001  备案号:滇ICP备07500970号-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4015938,0877-4017511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