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自行购买降压药危害究竟是什么?
这些误区要知道!
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人们的健康问题却是日渐严峻,生活当中很多人都患上了高血压的问题,而且很多人已经不得不服用降压药来稳定血压了,对于大部分的高血压患者而言,一旦确诊就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但是市面上的降压药种类非常多,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此外,很多患者关于高血压有很多的错误认识,必须澄清这些认识误区,才能科学地防治高血压。
误区一: 年龄越大,血压应该越高
有些高血压患者认为,年龄越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相应的越高,这一错误认识在老年人中尤为突出,有些高血压也因此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不论年龄多高,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都是: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应进一步降至140mmHg以下。
误区二:不测血压,凭感觉用药
有一些高血压患者觉得自己身体没有不舒服的情况,就认为自己是血压正常了,想要知道自己的血压是高是低,一定要通过血压计测量,不能仅凭感觉,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没有明确的关系,有些人即使血压明显升高,因为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血压,仍没有不适的感觉,直到发生了脑出血,才有了“感觉”,那就太晚了。
有的患者头晕时服降压药,头不晕就不服降压药。凭感觉用药的害处大。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不能“跟着感觉走”来估计血压。
误区三:只知吃药,不知改正不良习惯
药物治疗应该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吸烟、饮酒、大吃大喝、熬夜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继续损害血管,药物再好也难有良效,很多人血压难以控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误区四:服了降压药就不需要担心血压高了
有些人以为只要服了降压药,就不需要关注自己的血压了,不定期测量血压。实际上,服药并不能保证血压长期平稳达标。必须坚持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血压值,以便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联合用药,才能把自己的血压稳定在目标水平以下。
误区五:长期自行购药
有的患者长期在药店买降压药,以为只要吃药就能降压,殊不知有些药物并不适合你。目前,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种类很多,每种药物的降压机制不同,都有其适应证,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降压药物的选择一定要经医生根据病情,作必要的化验检查,兼顾到血压水平、相关的危险因素、重要器官损害和并发症,量体裁衣,选择能有效降压,又能保护重要器官,且不良影响最小的药物,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误区六:血压降到正常了就停药
目前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控制。服药治疗的患者,血压是在药物的控制下达标的,停药后,血压很快会升高,甚至会急剧上升。盲目或是随意停药,会人为引起血压过大的波动。
误区七:药物有副作用,尽量不吃
有的患者担心药物有副作用,不愿意长期服降压药。要知道,与高血压的危害相比,降压药副作用的害处小得多,且只发生在极少数人身上,一般较轻,而且是可逆的,停药后可逐渐消失。有些降压药的不良反应还可以通过联合用药来抵消。只要合理用药,一般都是安全的,可长期应用。
误区八:用药太早,以后会产生耐药性而失效
除非早期的轻度高血压,通过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降压达标者暂时不需要服降压药外,一般高血压患者都是越早服降压药获益越大。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血管,降低心脑肾疾病发病的风险,远期后果越好。
误区九:输液治疗高血压,软化血管,预防血栓
高血压是慢性病,要预防血栓,就必须保护好血管。这要靠血压长期达标,同时,如果有糖尿病、血脂异常,还要血糖、血脂都达标。三项指标都控制达标,对血管的保护效果才最好。
误区十: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强调降压达标要掌握住缓慢、平稳的原则,一般高血压患者经过4~12周的治疗使血压达标,而老年患者、冠脉或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及耐受性差的患者,血压达标时间应适当延长。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器官供血不足,甚至并发脑梗死等严重后果,增加危险,尤其是老年人。
误区十一:单靠“养生疗法”来降压
像气功、太极拳等“养生疗法”的降压作用轻微,轻度高血压可能降至正常,但大部分患者仅靠养生疗法血压不能达标,还需要服降压药。
误区十二:过分关注血压值,精神紧张
无论是健康人,还是高血压患者,血压都有昼夜节律的变化,而且还受气候、环境、活动、情绪变化的影响,不同时间段测量的血压值有所不同。对此,不能认为是血压不稳而频繁加减药量,应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有的患者对自己的血压过分关注,频繁测血压,精神紧张,不利于血压控制;频繁调整降压药,反而影响降压效果。
误区十三:某些“灵丹妙药”可根治高血压
高血压病一经确诊,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终生坚持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不少广告宣称,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是治疗高血压的灵丹妙药,三个月根治高血压,不必再吃降压药。这些都是伪科学宣传,全世界尚没有哪一种药物能够根治高血压。不管何种场合、何种媒体宣传的能根治高血压的“灵丹妙药”,都是虚假宣传,干扰高血压的规范治疗,很多人因此延误治疗而使病情恶化,甚至丧命。
误区十四:迷信保健品、保健仪器的降压疗效
有些患者担心西药有副作用,不愿意长期服用西药。某些企业就利用患者的这种心理,宣传鼓吹某些保健品、保健器具的“降压疗效”,可使高血压患者摆脱西药副作用的困扰。实际上,保健食品、饮品及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降压手表、降压项链、降压帽、鞋垫等等,大多不具备明确的降压作用。即使有,降压作用也很轻微,仅起到辅助作用,不能起到治疗作用。
误区十五:迷信纯天然药降压
部分人认为西药副作用大,纯天然药无毒无副作用。某些人就利用患者的心理,宣传高血压患者通过服用某些天然药降压,可摆脱西药不良反应的困扰。其实,天然药同样也有不良反应。大多数纯天然药降压的真正效果尚待研究确定,不要盲目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