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峨山县城镇化发展现状
从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时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6.24%(国家平台汇总数据),提高到2022年的47.85%,已达到接近城镇化率50%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2022年城镇化率在全市的排名位居第7位,高于华宁县和新平县。与全市平均水平55.83%相比,还差7.88个百分点。从峨山县城镇化发展态势看:
(一)按行政区划划分的城乡格局稳定
2022年峨山县有8个乡(镇、街道)78个村(居)会,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24个,村民委员会54个。县城区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双江社区、柏锦社区、登云社区、大白邑社区、土官社区、石泉社区、猊江社区和练江社区),镇中心区4个,乡中心区3个,村庄63个。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止2020年11月1日,峨山县常住人口14.39万人。按国家统计局统计用行政区划标准认定有1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划分为城镇,2020年常住人口6.65万人,城镇化率46.24%,其中:县城区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有5.25万人;65个划分为村庄的村民委员会有7.74万人。
(二)城镇发展在空间上形成两极分布格局
峨山县城镇发展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了以双江街道县城区和化念工业园区为主要的城镇人口聚集区,也是城镇化率比较高地区。一是乡村人口向县城区聚集。近年来,峨山县积极推进城市更新、美丽县城建设、县城提质扩容、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功能不断优化,教育和医疗资源提高,边远农村空心化,加快了乡村人口向县城区域生活、居住、学习和就业,这个持续的人口迁移过程,促进人口集中在县城区域,提高了全县的城镇常住人口数量。二是化念镇成为吸纳县外人口流入的主阵地。在化念镇玉昆钢铁集团产能置换转型升级改造项目逐步建成和投产、化念新区建设稳步推进等拉动下,县外就业人员大量随项目迁入。经向化念镇派出所对接及玉昆安环部求证,结合社区民警日常工作实际统计,目前玉昆项目工地流入化念镇人口约一万人左右(每日上下浮动200余人)。今年6月下旬在玉昆钢铁项目点火投产和相关配套产业的不断完善下,迁入本地的外来就业人口增长趋势将进一步加大。
(三)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城镇化率提升靠人口迁移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城镇化率提升主要靠区域经济快速的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促进人口向工业区和城镇迁移。2022年峨山县常住人口15.07万人,比上年增加0.8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02‰,负增长面比2021年的-1.51‰扩大0.51个千分点。由此可见,2022年常住人口增长和城镇化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是依靠县外就业人口流入化念镇而形成的强力拉动。
(四)部分城镇结合区域在统计上仍未能纳入城镇
化念镇念江社区居民委员会符合城乡结合区条件,按统计用行政区划和城乡划分管理方案,符合城镇的要求,2020年常住人口为1547人,预计可影响城镇化率提高1.08个百分点。2022年底,县级统计部门已按要求逐级上报区域变更材料,目前接省级反馈的审核结果仍然未同意变更,暂无法归为城镇区域。
(五)通过规划引领,部分居民委员会可发展纳入城镇
小街街道文明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化念社区居民委员会,暂时不符合城乡划分条件,但可通过规划引领、加快建设创造条件,待条件成熟后,分批次申报审批为城镇。这两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合计为3780人,随着今后化念镇绿色钢城的逐步建设发展,企业就业人员大量迁入项目所在地化念社区居民委员会,申报审批后预计城镇化率至少可以提高到4个百分点以上。
二、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整体发展水平滞后于全国和全市平均水平
2022年,中国的人口城镇化率已经高达65.22%,城镇化提升是支撑过去4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22年峨山县城镇化率仅为47.85%,低于全国水平17.37个百分点,仅达到全国2010年时的平均水平。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同时重视城镇化质量提高,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城镇化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部门对城镇化率概念理解不清,掌握不实。因部门对城镇化率概念理解不清楚导致工作中信息不对称,甚至工作开展的措施对城镇化率没有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一是对城镇化率概念理解不清,城镇化率指的是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并且在城乡属性划分上该区域属于“城镇”或暂不属于“城镇”的区域与中心城区或中心镇区有规划建筑空间上的连接。而有的部门将城镇化率简单理解为将相关区域从行政区划上把“乡村”改为“社区”即可增加城镇化率。二是对“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概念理解混淆。“常住人口”简单来说是指在一个地方居住超过6个月的人口,“常住人口”数在人口普查年度较为精准,非人口普查年度靠上级统计部门评估反馈,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常住人口数一般都大于或远远大于户籍人口数,所以,户籍人口数并不能真实客观反映一个地方的城镇化率。
(三)城镇产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城镇化率的发展是两条腿走路,一个是靠加快城市建设,加大规划引领,不断增加城镇结合区与城镇的连接,扩大城镇范围增加城镇化率;一个是靠产业发展不断吸引外来人口就业,增加常住人口数进而提升城镇化率。峨山县普遍存在产业支撑能力弱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增加财税收入和扩大城镇就业的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城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附能力不强,特别是过去10年县内就业人口大部分选择到县外打工,人口流失较为严重。县域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布局分散,产业集聚效应发挥不够,产城互动较弱。
(四)部门间缺乏联动。乡村建设规划只注重点,缺少面的规划,影响城镇建设时不能形成连片的镇乡结合区域。
(五)政策支撑不足,人民群众对城镇化率工作支持力度不高,意愿不强。统计部门将达到城镇属性的相关区域申报划分为“城镇”后,公安部门会及时将涉及该区域的户籍人口户籍性质从“农村”改为“城镇”,而户口性质转为城镇户口后就不可逆,按目前执行的医疗政策,教育政策中的加分政策等民生政策中都不同程度的对农村户口有倾斜,同时在婚姻嫁娶中,存在城镇户口不能转入到农村户口中的政策壁垒。这些都实实在在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人民群众对城镇化率工作不支持,甚至存在抵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