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政发〔2017〕30号 峨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峨山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7-11-02 09:32 来源:峨山县人民政府网 打印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属各单位:

    峨山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已经县十七届人民政府6次常务会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17815

 

   

峨山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162020年)

 

    为广泛开展和提升峨山县全民健身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和提高峨山县人民健康素质,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根据《云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和《玉溪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特制定实施计划。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峨山县在云南省体育局和玉溪市体育局关心和指导下,全民健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贯彻落实《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工程实施办法》《七彩云南全民健身组织建设工程和活动示范工程实施意见》,全民健身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城乡居民全民健身条件有较大改善。开展全民健身组织建设,峨山县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68人,其中国家级3人,一级16人,二级44人,三级305人。峨山县共有体育协会9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1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个、健身气功活动站点2, 峨山县运动健身指导站共有10个,全年平均共举办各类体育活动42余次;峨山县全年共有晨晚练点36个,全年开展活动360/次。峨山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6平方米。有行政村(社区)76个,2011—2015年共实施农民健身工程中央、省、市项目56个。峨山县健身设施人均建设经费为8.11元;群众体育人均事业经费为14.94元;全县共有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场地(含教育系统和企事业单位)1670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数量及比例为53%,公共体育场馆数量及开放率为100%全民健身投入经费(20112015年)为470.191万元。

    通过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健身器材的配置,极大的改善县、乡、村、组群众健身环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不同的人群开展体育赛事活动,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项目培训,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但是,近年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与基本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全县全民健身工作仍然存在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深度、广度不够;全民健身基础设施薄弱,现有的场地设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需要;全民健身活动经费不足,在组织建设上,编制偏少,队伍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具有专业性的体育管理干部及健身技能指导人员不足。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一次全会精神以及市委、县委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云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玉溪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化体育部门公共服务和社会体育管理职能,建设场地设施体系、组织体系、活动体系、产业体系和保障体系于一体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二)发展目标

    实现全民健身事业与峨山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共进、融合共同发展。以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为抓手,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体育组织,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组织活跃、活动多彩、管理高效、保障有力的峨山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保障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努力实现全县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健身消费水平明显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广大群众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积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主要任务

    (一)全民健身目标任务

    增强人民群众健身意识,普及全民健身项目和方法。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全县总人口45%以上。落实全民健身工作三纳入,即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县人民政府按照人均2/落实全民健身工作经费。

    (二)全民健身网络实体化

    大力培育和发展体育总会、行业体育协会、单项运动协会、体育俱乐部等群众健身组织,全民健身服务逐步社会化。积极扶持本土体育健身企业和社会组织,培育休闲体育产业,促进全民健身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推动区域全民健身产业服务圈建设,健身产业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规模和水平明显提高。重点扶持草根性、项目化和自生力强的体育社会组织,社会体育组织数量显著增加,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向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方向发展,到2020年社会体育单项协会发展到14个。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00人,形成峨山县文化旅游广电和体育局、体育馆、体育场、各乡镇(街道)体育工作站、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志愿服务人员环环相接的全民健身组织链条。

    (三)突出本土全民健身活动的精品化

    充分发挥峨山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努力开拓峨山县特色体育,开展全民健身特色活动和特色赛事,通过节庆活动、大型活动来推动经常性活动的开展;突出健身性、参与性、趣味性、地方性,打造出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元旦、春节、油菜花节、火把节、周末足球赛、县运会等大众健身品牌活动开放的理念,提升峨山体育的知名度。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完善峨山县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1.强化全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工程,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纳入峨山县十三五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继续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工程实施办法》,构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群众健身场地设施网络,结合县城提质扩容建设,在嶍峨古镇“两湖”建设中配建两种行车道和健身步道,打造“体育公园”,推进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县城居民集聚区、乡镇(街道)健身设施覆盖率超过80%,行政村(社区)健身设施全覆盖,到2020年新建峨山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3个,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的目标。基本满足群众体育健身设施需求。推动休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构建休闲健身运动场地设施网络。

     2充分利用优质户外运动资源,大力发展户外运动。不断完善嶍山十里休闲健身道、高鲁山户外徒步等具有地方性的绿色、生态、特色的文化、旅游相融合的新型体育旅游景点,依托自然资源和风貌,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探索发展休闲体育旅游产业。

    3.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完善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逐步探索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峨山县全民健身活动、场地设施的管理运营。峨山县体育馆、体育场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并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优惠或免费开放,对收取的费用,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收缴国库后全额返还使用,确保场地设施修缮。试点推行学校体育场地在课余时间向社会开放,以缓解我县体育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建立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维护、管理和更新,提高使用效率,防止公共体育设施闲置浪费或被挤占、挪用

  4.促进产业互动融合,探索发展体育产业。根据《玉溪市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推动“体育+旅游”、“体育+综合体”等领域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拓展体育旅游项目,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积极培育山地、户外休闲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运动项目,着力培养和发展以体育赛事旅游、健身休闲、民族节庆赛事等产业项目,探索发展特色鲜明、定位精准、可操作性强的体育产业。

    二)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服务体系

  1体育社团组织社会化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向独立法人组织转变,推动其社会化、法治化、高效化发展,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继续抓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组织建设工程,积极做好峨山县全民健身站(点)建设,到202080%以上街道、50%以上的乡镇、农村建有体育组织;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点),49%以上农村社区建有体育健身站点,逐步建立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十三五期间,挖掘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代表性传承人。成立乒乓球、篮球、网球、徒步、登山等体育协会。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技能和综合素质,探索社会体育指导员与人群和项目结合的新模式。培育和发展枢纽型、人群型、项目型体育社会组织,继续强化以各级体育总会为代表的枢纽型体育组织建设;培育和发展体育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遍布城乡、指导高效、富有活力的社会体育组织网络体系。发挥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大力支持草根体育组织建设和发展,培育多层次、不同规模的全民健身团队,推动开展公共体育服务参与式管理,形成多元联动格局。

    2服务长效化构建峨山县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在全县晨晚练辅导站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协会、已配建的全民健身工程等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配备全覆盖,形成横坐标;逐步将各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团体形成纵坐标,交叉联合、互相呼应,形成服务区域网格化。用好用活社会体育指导员,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引领作用,建立和完峨山县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组织,严格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和注册登记管理制度,建立经费投入和激励机制,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重点培训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徒步、健身操、健身气功等社会需求大、覆盖人群广的运动项目专业指导和志愿服务人员,提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健身指导服务便民化探索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等社会资源相结合的运行模式,成立1个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现状调查、居民健康状况研究、居民体质测定标准、居民体质监测制度,用好国民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向社会和公民公布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提供实时健康处方。推广《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各体育项目《业余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组织专业人员进社区、下乡村,推广简便易行并适合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特点和体质状况的体育健身方法,推广科学实用的健身方法与运动处方。加强体医结合,将全民健身纳入健康管理和慢性病防治发展规划。

  (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服务体系

    峨山县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通过节庆活动、大型活动来推动经常性活动的开展;突出健身性、参与性、趣味性、地方性,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元旦、春节、火把节、周末足球赛、县运会等大众健身品牌活动。组织开展针对不同人群多样化的健身活动;广泛建立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开展以足球运动为代表的体育项目进校园活动。针对不同兴趣爱好开展足球、篮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等球类运动,试点推广健身气功、民族健身操(舞)、花鼓操、彝族武艺和射弩、陀螺、吹枪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发挥城市晨晚练点、农村基层综合文体活动中心的平台作用,发挥各级老体协、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团体的组织引领作用,带动城市社区、农村、职工、老年人、妇女、幼儿、残疾人等群体开展民族健身操(舞)、健身气功、健步走、篮球、气排球、柔力球等健身活动。

   实施峨山县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学校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青少年公益体育活动和运动项目技能培训,促进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加强体教结合,做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项目进校园示范校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青少年足球训练站的创建工作。大力推动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建设,开发适应青少年特点的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积极探索青少年校外体育辅导员队伍的培育工作,推动校内和校外体育的优势互补和积极联动,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网络。鼓励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向青少年免费或优惠开放。

  五、工作保障

  (一)组织保障。完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各乡镇(街道)、各有关单位要按照科学统筹、合理布局的原则,做好宏观管理、政策制定、资源整合分配、工作监督评估和协调跨部门联动工作;要将全民健身工作与现有政策、目标、任务相对接,为有关全民健身的重要工作、重大项目提供咨询服务,并在顶层设计和工作落实中发挥作用,社会组织在日常体育健身活动的引导、培训、组织和体育赛事活动的承办等方面发挥作用。

  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等实施计划的组织领导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能职责,健全全民健身督促、落实、检查长效工作机制。将全民健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落实政策保障、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监督奖励等措施,及时解决推进实施计划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把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作为改善民生、推动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指标体系,纳入改善民生的目标任务,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在规划、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二)经费保障。改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峨山县人民政府将按照《全民健身条例》的规定,依照省、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确保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建设和活动开展的经费投入。留归各级体育主管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县级财政不再统筹,根据《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用于全民健身事业。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引入市场机制,逐步采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购买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鼓励捐赠和赞助全民健身事业及活动,并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三)宣传保障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宣传作用,普及体育健身知识与科学健身方法,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参加体育锻炼人数逐年增长。在全民健身日、节假日、民族传统节庆和各级体育赛事活动等时间节点,宣传媒体要积极介入,挖掘鲜活典型,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报道,充分发挥体育在人格培养、传播文化、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贡献力量。挖掘有一定影响力、乐于助人、具备相应素质的全民健身活动明星和团队领军人物,以榜样的力量塑造人、教育人,激发人们参与全民健身服务的热情。

  (四)法制保障。依法履行政府职能,运用法治思维推进体育领域各项改革。严格决策法定程序。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体育市场管理规范化,切实提高体育行政执法水平,做好经营高危性体育项目许可和监管,开展公共体育设施和体育彩票监督检查等,保障健身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和体育法治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新媒体新技术在体育普法中的作用。加强峨山县体育行政工作者法治教育培训,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人才保障。加大对全民健身工作者、社会体育指导员、国民体质监测人员、健身科技志愿人员、健身服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力度,增强服务大众的能力和水平。重视培养指导少数民族体育、老年人、残疾人等人群和健身气功、民族健身操等群众参与面广、需求量大的健身项目、高危体育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重点加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项目教练员、裁判员的培养工作,强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人才储备。加强学校体育、青少年体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举办足球、健身气功、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田径、篮球等体育项目管理培训班。

  六、组织实施

  在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县文旅广体局会同有关部门、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实施本计划。各乡镇(街道)要全面贯彻落实好本计划,每年按要求提交《峨山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情况总结。十三五期间,县文旅广体局将不定期对《峨山县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完成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指导,实施全面评估,将督查情况及评估报告报峨山县人民政府及玉溪市体育局。


主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承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4015938

运行维护: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峨山县双江街道桂峰路43号

滇公网安备:53042602000003号

网站标识码:5304260001  备案号:滇ICP备07500970号-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4015938,0877-4017511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