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峨山彝族自治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峨山彝族自治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峨山彝族自治县2009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10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2009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全县财税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的发展战略,以建设中国第一个生态彝族自治县为目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及政策性减收增支等不利因素影响,强化税收征管,深化财税改革,加大监督力度,努力提高预算管理和执行水平,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财税目标任务,确保了峨山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地方财政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全县累计完成辖区内财政总收入53,117万元(含中央、省、市、县四级收入),比上年实际完成数49,493万元增收3,624万元,增长7.32%;全县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16,467万元,完成年初人代会通过预算数18,750万元的87.82%,完成调整预算数15,881万元的103.69%,比上年减收1,411万元,减幅7.89%;地方财政收入24,500万元,完成年初人代会通过预算数24,200万元的101.24%,完成调整预算数24,500万元的100%,比上年实际完成数23,017万元增收1,483万元,增长6.44%。其中:县级收入完成10,322万元,比上年减收622万元,减少5.68%;乡镇级收入完成14,178万元,比上年增收2,105万元,增长17.4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833万元,比上年增收613万元,增长2.89%,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入2,667万元,比上年增收870万元,增长48.41%。主要收入项目的完成情况是:
1.增值税地方部分完成4,936万元,比上年减收477万元,减少8.81%;
2.营业税3,477万元,比上年减收1,061万元,减少23.38%;
3.企业所得税1,487万元,比上年增收454万元,增长43.95%;
4.个人所得税441万元,比上年增收163万元,增长58.63%;
5.资源税2,563万元,比上年增收870万元,增长51.39%;
6.城市维护建设税1,147万元,比上年减收223万元,减少16.28%;
7.房产税241万元,比上年减收1万元,减少0.41%;
8.印花税231万元,比上年减收6万元,减少2.53%;
9.城镇土地使用税350万元,比上年减收3万元,减少0.85%;
10.土地增值税36万元,比上年减收5万元,减少12.20%;
11.车船使用税377万元,比上年增收190万元,增长101.6%;
12.耕地占用税229万元,比上年增收225万元,增长56倍;
13.契税390万元,比上年增收134万元,增长52.34%;
14.烟叶税3,621万元,比上年增收20万元,增长0.56%;
15.专项收入870万元,比上年减收152万元,减少14.87%;
16.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75万元,比上年增收33万元,增长23.24%;
17.罚没收入354万元,比上年增收64万元,增长22.07%;
18.国有资本经营收入476万元,比上年增收64万元,增长15.53%;
19.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158万元,比上年增收117万元,增长285.37%;
20.其他收入274万元,比上年增收207万元,增长308.96%;
2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372万元,比上年增收996万元,增长72.38%。
二、地方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地方财政支出实现新的跨越,创造了历史新高,全年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总支出60,000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49,522万元增加10,478万元,增长21.16%,支出总量首次跨越5亿突破6亿。其中:县级支出完成52,735万元,比上年增支9,828万元,增长22.91%,乡镇级支出完成7,265万元,比上年增支650万元,增长9.8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6,928万元,比上年增支9,594万元,增长20.27%,基金预算支出3,072万元,比上年增支884万元,增长40.4%。财政支出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人员经费增支,兑现教师绩效工资及发放其他事业单位临时性补贴3,100万元;二是加大了扩大内需、农业、教育、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和民生保障、政法、城市建设等重点支出的资金拨付力度;三是列报级次调整增支,原在省级列报的公路建设项目资金,今年在县级列报,新增支出1,934万元;全省公安道路交通警察预算管理体制按行政隶属关系下划同级财政,列支道路交通警察经费291万元。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是: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202万元,比上年减支306万元, 减少3.6%;
2.国防支出179万元,比上年减支49万元, 减少21.49%;
3.公共安全支出3,438万元,比上年增支276万元,增长8.73%;
4.教育支出11,409万元,比上年增支2,258万元,增长24.67%;
5.科学技术支出463万元,比上年增支48万元,增长11.57%;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925万元,比上年增支149万元,增长19.2%;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330万元,比上年增支605万元,增长7.83%;
8.医疗卫生支出4,834万元,比上年增支777万元,增长19.15%;
9.环境保护支出1,258万元,比上年增支217万元,增长20.85%;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710万元,比上年增支247万元,增长16.88%;
11.农林水事务支出9,660万元,比上年增支2,329万元,增长31.77%;
12.交通运输支出2,771万元,比上年增支1,908万元,增长221.09%;
13.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936万元,比上年增支233万元,增长33.14%;
14. 粮油物资储备等管理事务支出1,244万元,比上年增支681万元,增长120.96%;
15. 其他支出1,546万元,比上年增支201万元,增长14.94%;
16.地方基金预算支出3,072万元,比上年增支884万元,增长40.4%,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增加。
三、全年财政收支平衡情况
根据现行财政体制计算,我县2009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833万元,转移性收入36,328万元(包括返还性收入3,232万元、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18,287万元及专项转移支付收入14,809万元),上年结余5万元,收入总计58,166万元。全年支出合计58,161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6,928万元,转移性支出1,233万元(含烤烟农特税、规范津补贴等专项上解580万元,上划部门经费上解583万元及其他上解70万元)。收支相抵后,年终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滚存结余5万元。
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全年基金预算收入合计2,667万元,加基金专项转移支付收入382万元,上年结余收入80万元,收入总计3,129万元。全年基金预算支出3,072万元,收支相抵,年末地方财政基金预算结余57万元。
各位代表,面对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共度时艰的新形势,财税部门认真落实贯彻省、市财税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抢抓扩大内需机遇,积极想办法、出主意,努力争取各方资金支持,在组织收入、平衡支出、增收节支、深化财税改革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为抗击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认清形势,采取措施,加强征管,圆满完成财政收入目标任务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各项税收政策,加强重点税源监控,采取有效措施抓好税收收入征管工作,严格控制“跑、冒、滴、漏”,严厉打击偷骗税违法活动;二是认真落实财税收入目标责任制,加强财税日常工作协调,做到信息互通,征管互动,确保税收收入应收尽收;三是拓宽财政收入范围,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加大非税收入收缴力度。
第二,优化结构,确保重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始终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的原则,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确保工资及时足额发放、机构正常运转的同时,优先安排政府重点公共支出需求,逐步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适当增加对社会事业的投入,促进社会稳定。
――确保财政供养单位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全力实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和发放其他事业单位临时性补贴工作。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2009年农林水事务支出达9,660万元,同比增支2, 329万元,增长31.77%,有力地支持各项农、林、水产业发展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一是投入1,016万元资金,推进“2213”工程稳步实施;二是继续落实涉农补贴政策,通过“一折通”共兑付直补资金552.5万元,兑付率达100%;三是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投入。投入资金1,426.6万元,完成10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34个自然村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和塔甸镇大西村戈嘎、迭嘎可、富良棚乡石板村丫则取易地搬迁,大龙潭整乡推进综合扶贫开发试点项目进展顺利,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四是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及时足额兑现财政补贴资金430万元;五是积极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2009年共立项奖补项目56个,涉及8个乡镇37个村民委员会59个村组,批准总投资920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拟奖补资金299.7万元,整合其他财政资金350万元。
――教育、医疗卫生投入稳步增长。全年投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2,822万元(财政资金2,341万元),重点解决甸中中学学生宿舍、锦屏中学学生宿舍、富良棚中心小学教学楼、化念中心小学教学楼建设等项目,新建校舍29,400平方米,排除危房18,500平方米。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投入“三免一补”资金1,311万元,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全县医疗卫生支出4,834万元,主要用于医疗保障、卫生系统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保障、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城乡社会救济、助残等社会保障能力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基本需求得到保障。一是做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贫困户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共筹集城镇低保金615万元、农村低保金387万元,确保2,244名城镇低保对象和5,075名农村贫困户低保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二是做好“贷免扶补”工作,鼓励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积极筹集就业补助资金456万元,确保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的发放及其他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三是拨付600万元资金确保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补贴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安排农村五保老人供养资金67万元,解决 348名农村五保老人的生活问题。
――整合财政资源,盘活国有存量资产,拓展筹资融资渠道,支持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
――支持完善计生、体育、文化、广播、地震服务体系。继续落实农村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稳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重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发展,着力打造彝族文化品牌。投入民族文化建设资金406万元,挖掘开发和提档升级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成功举办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和首届中国彝族祖先(阿普笃慕)文化节暨第二届中国彝族花鼓舞艺术节。
――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加大公共安全投入,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落实“明确责任、分类负担、收支脱钩、全额保障”的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按标准足额安排政法机关日常运行公用经费、办案(业务)经费和业务装备经费,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巩固提高“平安峨山”创建成果。
――归还历史债务,维护政府信誉。积极筹措资金,拨付消化历年专款挂账1,390万元、化解农村“普九”教育债务300万元、拨付历年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600万元、粮食财务挂账379万元、拨付农村道路建设、集镇建设、办公楼等工程欠款225万元、拨付基金会中央专项借款、承借转贷借款、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通达工程贷款等偿债支出1,893万元,共计消化历史债务4,787万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7.98%。
第三,坚持开拓创新,财政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不断转变理财观念,创新理财方式,积极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增强部门预算透明度;二是继续深化和完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扩大直接支付的范围,全年累计财政直接支付资金29,827万元,占全县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达49.71%;三是稳步推进公务卡改革,促进财政资金的规范透明运作。总结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教育局、卫生局、政府办、检察院、水利局、国土局、审计局、纪委监察局、扶贫办等单位推行公务卡改革;四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加大政府采购力度。积极探索和创新采购方式,加强政府采购的程序化、规范化管理,促进政府采购工作的长足发展。2009年累计组织采购22次,完成采购金额1,053万元,节约资金109万元,综合节约率为9.35%;五是积极开展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按照“预算县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要求,不断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细化措施,健全制度,规范乡镇收支行为,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六是深化政府收支管理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探索非税收入管理新途径,于2009年8月在全市八县一区中率先挂牌成立峨山县非税收入管理局,切实加强非税收入及基金预算收入的征收管理,确保应收尽收,增强政府统筹调控能力。
第四,重视财政监督,确保资金安全
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强化财政资金管理和监督。继续做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加强对中央拉动内需增加投资专项资金的监管,开展教育、农业、社保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民生资金的专项检查和绩效评价,促进了财政性资金的安全、规范和有效运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困难:一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难度较大,财政增收节支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二是需要与可能的矛盾日益突出,保民生、保稳定、保重点的各种矛盾焦点不断向财政集中,财力紧张,预算平衡压力增大;三是刚性支出不断增加,政府债务还本付息负担沉重,资金调度与筹措难度大;四是贯彻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按照上级政策配套项目资金,地方财力和财政资金紧张,专款拨付困难;五是财政管理还不够精细化,资金效益有待提高。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恳请各位代表、委员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对财税工作给予一如既往支持和指导。
2010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2010年我县财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的发展战略不动摇,严格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以上(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强化支出管理和财政监督,着力深化和实施各项财政改革,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整合各种财力,服务大局,重视民生,促进和谐,为推动峨山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10年财政预算编制原则:
1.坚持统筹兼顾、量入为出,“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原则,着力保刚性、政府举债信誉支出和扩大内需项目配套支出;
2.公平、公正、科学、合法、合理的原则;
3.综合预算的原则;
4.收支平衡的原则。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原则和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关于认真落实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全额纳入国库管理的规定,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税源实际,提出我县2010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一、收入预算
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安排16,185万元,比上年减282万元,减少1.71%;地方财政收入安排29,055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总收入全额纳入国库管理增大了基金收入),比上年增4,555万元,增长18.59%。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22,925万元,比上年增1,092万元,增长5%;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入6,130万元,比上年增3,463万元,增长129.85%。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情况是:增值税地方部分4,915万元,比上年减21万元,减少0.43%;营业税5,125万元,比上年增1,648万元,增长47.4%;企业所得税1,192万元,比上年减295万元,减少19.84%;个人所得税280万元,比上年减161万元,减少36. 51%;资源税1, 500万元,比上年减1,063万元,减少41.47%;城市维护建设税1,200万元,比上年增53万元,增长4.62%;房产税220万元,比上年减21万元,减少8. 71%;印花税235万元,比上年增4万元,增长1.73%;城镇土地使用税300万元,比上年减50万元,减少14.29%;土地增值税37万元,比上年增1万元,增长2.78%;车船税250万元,比上年减127万元,减少33.69%;耕地占用税1,050万元,比上年增821万元,增长358.52%;契税400万元,比上年增10万元,增长2.56%;烟叶税3,650万元,比上年增29万元,增长0.8%;专项收入899万元,比上年增29万元,增长3.33%;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50万元,比上年减25万元,减少14.29%;罚没收入300万元,比上年减54万元,减少15.25%;国有资本经营收入800万元,比上年增324万元,增长68.07%;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212万元,比上年增54万元,增长34.18%;其他收入210万元,比上年减64万元,减少23.36%。
二、支出预算
根据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计算,今年全县财政可用财力为 66, 098万元(含预计当年上级专款补助16,691万元),地方财政支出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安排66,098万元(含预计当年上级专款补助16,691万元),主要支出项目按功能安排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896万元;国防支出166万元;公共安全支出3,235万元;教育支出11,829万元;科学技术支出398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8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751万元;医疗卫生支出4,880万元;环境保护支出2,205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309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9,151万元;交通运输支出2,392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724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745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374万元;住房保障支出2,713万元;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119万元;预备费500万元;其他支出1,442万元;地方基金预算支出安排6,587万元(含预计上级下达专款400万元)。主要支出项目按经济用途安排情况是:工资福利支出安排23,538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安排4,221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安排8,342万元,以上三项基本支出占总支出的54.62%;一般预算项目支出安排23,410万元,占总支出的35.42%;基金预算项目支出安排6,587万元,占总支出的9.96%。
三、2010年地方财政收支预算平衡情况
根据现行财政体制计算,我县2010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全年收入合计60,721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92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7,791万元(含预计当年上级专款补助16,291万元),上年结余5万元。全年支出合计60,721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9,511万元,上解支出1, 210万元。收支相抵,当年年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结余为零。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全年基金收入合计6,587万元,其中: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入6,13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00万元(预计当年上级专款补助),上年结余57万元。全年基金支出合计6,587万元,收支平衡。
开拓奋进,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2010年财税目标任务
2010年是我县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巩固经济回升基础的关键一年。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而各项刚性支出增长较快,资金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异常突出,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为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增收节支为核心,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稳增长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经济运行中不确定的因素增多,各种减收增支因素相互交织,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更要注重抓好增收节支。收入方面:一是拓宽增收渠道。落实好国家扩内需、保增长各项政策,综合运用好减免税费、增加支出、财政贴息、置换贷款等多种手段,帮助企业渡难关,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二是抓住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等有利时机,增强跑项目争资金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认真吃透国家财政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汇报沟通,扎扎实实做好项目规划、申报和工作衔接,努力争取中央、省、市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确保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稳步发展;三是国税、地税、财政、土地等部门加强协同配合,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面挖掘增收潜力,做到应收尽收;四是坚持依法治税,创新征管手段,深化纳税评估,优化纳税服务,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重点税种监控,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五是进一步加大非税收入收缴力度,盘活部门存量资产,拓宽财政收入范围,提高非税收入对财政增收的贡献;六是积极运用财税金融政策手段,引导信贷资金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壮大县级财力。支出方面:在财政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各级各部门都要珍惜财力,牢固树立“节支也是增收”的观念,积极挖掘节支潜力,精打细算,勤俭办事,坚决制止铺张浪费,互相攀比,把厉行节约落到实处。在预算执行中,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强化对公务用车经费、会议费、接待费等支出的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二、整合资源,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一是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全力确保工资及时足额发放,机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保政府举债信誉支出,安排基金会中央专项借款、承借转贷借款、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通达工程贷款等偿债资金1,833万元;二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加强全县国有资产管理,整合、盘活存量资产和资金,减少资产和资金闲置浪费,集中财力确保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三是积极稳妥借助投融资平台,努力拓宽融资借款渠道,提高融资能力,解决项目建设投资压力。四是更加重视“三农”工作,健全农业投入保障机制,努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继续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重点抓好“三免一补”和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政策的落实,加大投入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大力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巩固和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改革,支持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支持生态县建设和民族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民族文化产业,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大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大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投入。支持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各项工作。
三、突出重点环节,深化各项财政改革
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细化预算编制,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有效衔接起来,完善财政基础信息系统,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强集中支付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扩大公务卡改革的范围,促进财政资金的规范透明运作;三是深化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对政府采购重要工作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力度,不断优化采购程序和采购方式,实现采购活动科学合理;四是积极稳妥地推进非税收入收缴工作,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建设。
四、强化财税监督,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一是要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监察的作用,加大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把财政监督贯穿于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全过程,确保资金发挥实效。二是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财经法律法规制度,强化预算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依法治税,依法理财,依法行政。三是加强财税干部队伍建设,深化机关效能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财税部门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提高财税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打造一支精干、高效、廉洁、务实的财税干部队伍,真正做到为人民想方设法聚好财,清正廉明理好财,一丝不苟用好财。
各位代表,要完成今年的财政预算目标,任务繁重而艰巨,使命光荣而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信心,迎接挑战,开拓进取,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力的工作措施,竭尽全力完成全年预算和各项财税工作任务,确保峨山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一五”收尾之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