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彝族自治县200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 ...
发布时间:2008-12-25 15:49 来源:峨山县人民政府网 打印

――在峨山彝族自治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董  宁

(2005年1月15日)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县200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0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4年,我县财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流通活县”的发展思路,不断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圆满完成了财政收支任务,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9,119万元,比上年增长1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585万元,比上年增长4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91万元,比上年增长6.2%;完成财政总收入18,840万元,比上年增长48.8%;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完成10,045万元,比上年增长42.2%;地方财政支出完成29,484万元,比上年增长47.1%;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641元,比上年实际增加23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96元,比上年增加1,411元。

    一、2004年地方财政收入执行情况

    全县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6,267万元,比上年增2,738    万元,增长77.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045万元,完成年初人代会通过预算数7,772万元的129.2%,比上年增2,980万元,增长42.2%,其中: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18万元,比上年增44万元,增长25.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827万元,比人代会通过预算数7,546万元增收2,281万元,增长30.2%,比上年增收2,936万元,增长42.6%。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交通业实行以票管税,税务部门代开货运发票,确保交通运输营业税不重不漏、不拖不欠,税收显著增加。二是随着国企改革的全面推进,出售不动产营业税同比增加,同时,税务部门抢抓机遇,大力清缴历年欠税。三是煤炭、化工、生铁等行业产品平均价同比有所提高,产销量增加,企业纳税增加。四是烟草企业所得税(16%部分)下划县级,收入增加。五是烤烟生产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收购数量增加,质量提高,烤烟农特税及其农特税附加收入相应增加。

    1.增值税地方部分完成2,025万元,比上年增收916万元,增长82.6%。

    2.营业税3,464万元,比上年增收1,877万元,增长118.3%。

    3.企业所得税220万元,比上年增收179万元,增长436.6%。

    4.个人所得税162万元,比上年增收104万元,增长179.3%。

    5.资源税398万元,比上年减收593万元,下降59.8%。

    6.城市维护建设税402万元,比上年增收174万元,增长76.3%。

    7.房产税158万元,比上年增收6万元,增长3.9%。

    8.印花税73万元,比上年增收19万元,增长35.2%。

    9.城镇土地使用税52万元,比上年增收5万元,增长10.6%。

    10.车船使用税85万元,比上年增收20万元,增长30.8%。

    11.农业税189万元,比上年增收29万元,增长18.1%。

    12.烤烟农特税1,854万元,比上年增收519万元,增长38.9%。

    13.耕地占用税29万元,比上年减收31万元,下降51.7%。

    14.契税68万元,比上年减收53万元,下降43.8%。

    15.行政性收费收入27万元,比上年减收38万元,下降58.5%。

    16.罚没收入245万元,比上年减收48万元,下降16.4%。

    17.专项收入366万元,比上年增收24万元,增长7.0%。

    二、2004年地方财政支出执行情况

    全县地方财政总支出29,484万元,比上年增支9,443万元,增长47.1%。其中:基金预算支出1,330万元,比上年增支976万元,增长275.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8,154万元,比上年增支8,467万元,增长43.0%。财政支出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人员经费增支。从2003年10月起执行的边疆津贴、交通补贴及通讯费补贴,2004年度同比新增了九个月的支出,同时,标准从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从2003年起执行的增收节支奖,当年只发放了50%,2004年度补发了上年的50%,同时发放了2004年度的工作目标奖的一半,且标准有所提高;增人增资及部分工作人员正常晋资比上年增支。二是加大了教育、农业、计划生育、政法、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的资金拨付力度。三是2004年在财政有所好转的情况下,消化了一部分历史负债,加大了历年专款的拨付力度。同时,消化了历年隐性赤字2,523万元。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是:

    1.基本建设支出405万元,比上年增支321万元,增长382.1%。

    2.企业挖潜改造资金1,220万元,比上年增支1,064万元,增长682.1%。

    3.科技三项费用118万元,比上年减支28万元,下降19.2%。

    4.农业支出1,612万元,比上年增支335万元,增长26.2   %。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对沼气池建设、除虫菊生产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5.林业支出510万元,比上年减支6万元,下降1.2%。

    6.水利和气象支出764万元,比上年增支105万元,增长     15.9%。

    7.工业交通等部门事业费492万元,比上年增支360万元,增长272.7%。

    8.流通部门事业费117 万元,比上年增支32万元,增长37.6%。

    9.文体广播事业费1,169万元,比上年增支487万元,增长    71.4%。

    10.教育支出6,854万元,比上年增支2,153万元,增长    45.8%。

    11.科学支出58万元,比上年增支8万元,增长16.0%。

    12.医疗卫生支出 1,837万元,比上年增支185万元,增长     11.2%。

    13.其他部门事业费768万元,比上年增支194万元,增长    33.8%。

    14.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762 万元,比上年减支26万元,下降3.3%。

    15.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2,934万元,比上年增支631    万元,增长27.4%。

    16.社会保障补助支出771万元,比上年增支526万元,增长214.7%。

    17.国防支出32万元,比上年减支1万元,下降3.0%。

    18.行政管理费4,363万元,比上年增支1,129万元,增长   34.9%。

    19.武装警察部队支出42万元,比上年增支16 万元,增长   61.5%

    20.公检法司支出1,389万元,比上年增支283万元,增长    25.6%。

    21.城市维护费370万元,比上年增支75万元,增长25.4%。

    22.其他各项支出(政策性补贴支出、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排污费和教育费附加支出等)1,567万元,比上年增支624万元,增长66.2%。

    三、2004年地方财政收支平衡情况

    根据以上收支执行情况,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2004年我县地方财政收支平衡情况是:全县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827   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18,675万元(含税收返还补助2,162 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补助415万元,原体制补助4,104万元,专项拨款补助3,546万元,历年增资补助和其他结算补助8,448万元),加上年结余318万元,加预算外调入资金157万元,收入总计    28,977万元。全年累计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8,154        万元,上解上级支出743万元(含耕地占用税、烤烟农特税等上解157万元,工商、税务等部门经费上划上解583万元,其他上解3万元),支出总计28,897万元。收支相抵后,当年年终结余80万元。全年共完成基金预算收入218万元,加上级补助基金收入699万元,加上年基金结余413万元,收入总计1,330万元,全年基金预算支出1,330万元,收支平衡。

    2004年的财税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在各级各部门和全县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财税部门通力协作,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财税工作任务,基本实现了保工资发放,保正常运转,保社会稳定。但是,目前我县财政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全县可用财力无法保证正常支出需要,财政收入增长无法满足支出增长的需要;二是资金供求矛盾尖锐,省市下达的专款无法及时足额拨付;三是政府性负债沉重,财政压力很大;四是财政支出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财税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各位代表,2004年是我县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财政增收幅度最大的一年,也是财政支出规模最大,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一年。为了圆满完成2004年的财政收支任务,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一年来,财税部门齐心协力,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强化税收征管,深化财税改革,加大监督力度,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财源建设,发展县域经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狠抓重点财源建设,努力培植新兴财源。一是切实把烤烟生产作为全县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重点来抓,保证了重点税源收入较快增长,实现了烤烟税收的新突破。二是适当增加投入,积极支持农业种植结构和畜牧种畜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三是积极研究发展县域经济出路,制定了《峨山彝族自治县2004年至2010年经济发展规划》,积极向上争取重点扶持项目,进一步推进我县工业化进程,壮大财政综合实力。四是积极支持社会经济发展,认真落实有关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财税优惠政策,努力把我县非公经济培植成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一是充分发挥财政的指导、服务、监督职能,切实做好改制企业清产核资、资产损失的签字和审批、资产接收和债权追收等工作,确保企业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二是管好用活国企改革专项资金,加大对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资金投入,有力地推进了我县国企改革改制的顺利完成。

    第二,大力组织收入,加强税收征管,实现财政快速增长

    加强税收征管,努力应收尽收。税务部门狠抓措施落实,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全面强化税收征管,实现了税收收入历史性突破。一是加强货物运输业税收征管,以票管税,规范货运发票代开工作,保证了货物运输业税收快速增长,不欠不漏。二是强化两个“所得税”征管,规范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加强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和源泉控管,确保两个“所得税”任务圆满完成。三是加大重点税源监控力度,对5万元以上的税源实行分人盯户,严密监控,准确掌握重点税源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四是制定清缴欠税方案,加大清缴欠税力度,严格制度,依法催缴,坚决遏制新的欠税发生。五是优化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开展税源宣传活动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增强全民纳税意识。

    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财政部门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对部分单位行政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的规定和预算外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罚没收入“罚缴分离”制度,加大对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的管理力度,确保了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第三,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正常运转,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合理安排支出,确保工资发放和正常运转。2004年,我县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可用财力相应增加,但财政收支矛盾和资金供求矛盾仍然非常突出,政策性增支因素多,历史负债沉重,财政压力很大。面对严峻的财政形势,严格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认真落实“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要求,认清形势,统筹安排,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坚决压缩一般性开支,确保了全县在职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拨付,确保了下岗职工、低保对象、抚恤救济人员等财政半供养人员生活补助的及时足额发放。全年人员经费支出19,666万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总支出的76.3%。同时,基本保证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务费,维持了正常运转,促进了社会稳定。

    积极筹措资金,保证重点支出,促进了事业发展。在保工资、保运转的基础上,积极筹措资金,着力保证重点支出,加大上级专款拨付的力度,促进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一是加大对教育投入,全年共拨付了教育专项资金1,265万元,人民教育基金74万元,主要解决了双江中学搬迁、甸中大寨小学、小街中学、小街中心小学、大龙潭中心小学等乡镇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各乡镇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电教设备以及部分教学设备购置等办学资金,极大地改善了我县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促进了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5%,初中毛入学率达103.96%,高考上线率和录取率分别达61.2%和80.1%,排除中小学危房4,679平方米,新建校舍8,638平方米。二是加大农业投入,全年共拨付农业、畜牧、林业、水利等方面的农口专项资金2, 508万元,解决了峨山大河三期工程、化念党宽段二期工程和多依树水库等水利建设项目,全面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完成珠江防护林建设18,000亩;完成水浇地建设项目12,853亩,沼气池3,000口,小水窖5,860口,人畜饮水工程44件,进一步解决和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三是保证了计划生育奖优免补、政法系统建设、救灾救济、社会保障和国企改革等方面的重点投入,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维护了社会稳定。四是全年共拨付历年及当年下达的各项上级专款5,160万元,其中:历年专款1,334万元。专款拨付率占当年上级下达专款总额的121.55%,专款拨付率进一步得到提高,历年专款逐步消化,当年专款项目的资金基本得以保障。

    第四,加强财政管理,强化财税监督,严格依法治税和依法理财

    全面推行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强化预算管理。为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2004年总结了前三年试编部门预算取得的经验,找出了不足,在县级机关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了部门预算,将各单位的预算内、预算外收支分解细化,统一纳入本单位的年度预算进行安排,重点抓了以下工作:一是深入调查,摸清家底,反复测算,比较科学合理地制定了安排支出的定额标准,用有限的财力保证了各单位的基本支出。二是重点对事业收入较大的单位上报的收支预算认真落实,反复分析,充分考虑各单位实际需要与财力可能,合理确定财政定额或定额补助金额。三是进一步规范了部门预算的编制程序,加强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和跟踪问效。

    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牢固树立增收节支并重,节支也是增收的理财思想,不断加强支出管理,挖掘潜力,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一是加强财政管理,出台了一系列加强预算管理的措施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财政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规范专项资金管理,针对我县专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省级专款切块包干到县的要求,不断完善专款管理的办法,实行专项资金跟踪问效制度。

    总结财税改革经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管理。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推行的政府采购、会计集中核算、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投融资体制改革、“五险统征”、农村税费改革等财税改革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不断总结经验,规范运行,完善制度,依法行政。全年共完成政府采购金额1,141万元,比预算节约资金107万元,节约率为8.6%;纳入县级工资统发3,432人,集中统发资金9,142万元。

    加强财税监督,严肃财经纪律。一是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及制度规定,依法治税,依法理财,依法行政。二是开展专项检查,规范财税秩序。2004年组织开展了有奖发票专项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执法检查和财政专项资金检查等多种专项检查,为整顿规范税收秩序和会计秩序,促进财税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加强日常财务会计监督,严格按政策制度办事,进一步促进了财税管理向规范化、法制化迈进。

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05年我县财税工作和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流通活县、统筹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严格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强化支出管理和财政监督,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根据以上指导思想,现提出我县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一、收入预算

    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安排7,161万元,比上年增894万元,增长14.27%;地方财政收入安排11,050万元,比上年增1,005万元,增长10%,其中: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入220万元,比上年增2万元,增长0.9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        10,830万元,比上年增1,003万元,增长10.21%,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情况是:增值税地方部分2,32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298   万元,增长14.72%;营业税3,864万元,比上年增400万元,增长11.55%;企业所得税221万元,比上年增1万元,增长0.45   %;个人所得税176万元,比上年增14万元,增长8.64%;资源税600万元,比上年增202万元,增长50.75%;城市维护建设税450万元,比上年增48万元,增长11.94%;房产税150万元,比上年减8万元,下降5.06%;印花税70万元,比上年减3万元,下降4.11%;土地使用税50万元,比上年减2万元,下降3.85%;车船使用税81万元,比上年减4万元,下降4.71%;农业税300万元,比上年增111万元,增长58.73%;农业特产税1,600万元,比上年减254万元,下降13.70%;耕地占用税60万元,比上年增31万元,增长106.90%;契税90 万元,比上年增22万元,增长32.35%;行政性收费收入30万元,比上年增3万元,增长11.11%;罚没收入340万元,比上年增95万元,增长38.78%;专项收入415万元,比上年增49万元,增长13.39%;其他收入10万元,与上年持平。

    二、支出预算

    今年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安排     24,234万元(不含上级专款,下同),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企业挖潜改造资金10万元;科技三项费用120万元;农业支出     1,440万元,林业支出490万元;水利和气象支出326万元;工业交通等部门事业费165万元;流通部门事业费89万元;文体广播事业费866万元;教育支出5,924万元;科学支出48万元;医疗卫生支出2,243万元;其他部门事业费447万元;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344万元;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2,991万元;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34万元;国防支出11万元;行政管理费4,366    万元;武装警察部队支出47万元;公检法司支出1,563万元;城市维护费776万元;政策性补贴支出100 万元;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25万元;专项支出415万元;其他支出294万元;总预备费1,000万元。

    三、2005年地方财政收支预算平衡情况

    根据现行财政体制计算,我县2005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预算平衡情况是:全年收入合计24,994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3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4,084万元,上年结余    80万元。全年支出合计24,984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4,234万元,上解支出750万元。收支相抵,当年年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结余10万元。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20万元,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20万元,收支平衡。

    各位代表,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是根据现行财税体制和我县经济发展状况,本着“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来测算安排的。财政收入的安排充分考虑了现行税收收入政策和我县的实际情况,做到了应收尽收,收入打足。财政支出的安排根据我县实际可用财力,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做到了人员支出不留缺口,正常运转基本保证,重点项目优先确保。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县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和上级专款切块包干到县后转移支付补助增加,今年的可用财力比上年有所增长,财政资金在优先保证了人员支出和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农业、教育、政法、城镇建设等重点方面的投入,安排了一部分历史负债支出。同时,安排了一定的总预备费,主要用于解决历年欠拨的上级专款和预算执行过程中不可预见的支出。虽然今年的财政状况有所好转,但是财政资金的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办事和发展的资金很少,历史包袱十分沉重,一些应该解决的政府性负债仍然无法安排。

    各位代表,2005年的财政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财政收支矛盾和资金供求矛盾仍然非常突出,要完成今年的财税任务,实现年终财政收支平衡,任务十分繁重、十分艰巨。希望各级各部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财税工作,理解财政困难,真正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努力增收节支,真抓实干,共谋发展。

    团结务实,扎实工作,努力完成2005年财政预算任务

    2005年是我县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我县的财政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可用财力与实际需要的矛盾仍非常突出,为完成今年的财政预算任务,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今年要切实把经济结构调整和财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巩固和发展现有支柱财源,培植新兴财源。一是把抓工业生产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重点是整合矿冶业,发展铸造业,扩大化工行业和巩固蜜恋油、玉林泉酒等特色食品加工业,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18亿元,增强我县经济实力。二是狠抓烤烟生产,巩固支柱财源,积极推进油菜籽、蔬菜、畜牧业和林果业的发展,切实组织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认真选好招商项目,努力降低招商成本,让一些技术水平高, 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作用显著的项目落户我县。四是积极支持非公经济发展,认真落实有关发展非公经济的财税优惠政策,努力使非公经济成为推动我县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严格依法治税,圆满完成收入任务

    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大力推进依法治税,严肃税收法纪,规范执法行为,强化税收征管,确保全年税收任务圆满完成。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税收政策,坚持依法治税,严格控制税款的减、免、缓;二是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和零星税源的征管,做到应收尽收;三是加大清缴欠税力度和税务稽查力度,严厉打击偷税、逃税、骗税、抗税等违法行为;四是进一步加强罚没收入和行政性收费等非税收入的管理,确保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三、加强财政管理,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今年要切实按照“调整结构,确保重点,压缩一般,加强管理”的方针,本着“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原则,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努力实现“三保”,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工资发放和正常运转。面对我县严峻的财政形势,及时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工资发放、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仍然是2005年的艰巨任务。一是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正确处理好吃饭和建设的关系,优先确保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同时,要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需要,维护社会稳定。二是要保证机构正常运转的必需资金。三是要保证及时拨付支农专项资金,支持农业生产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四要优先保证农业、教育、卫生、科技、计划生育等重点支出需求,进一步加大执法部门的经费保障力度。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切实控制一般性支出的过快增长,真正做到保证重点,压缩一般,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二)认真做好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强化预算管理。今年仍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推行部门预算,取消预算外收入统筹。一是要深入调查了解情况,认真分析、测算、核实部门收支盘子,打足人员支出,适当增加公务经费,保障各单位人员经费不留缺口,正常运转基本维持。二是部门预算按程序批准后,一定要严格执行预算,加强预算约束,切实减少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经费。三是认真做好部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强化政府采购,规范采购行为。今年要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扩大采购范围和采购规模,加强政府采购跟踪服务。进一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依法采购,加强管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扩大采购范围,将县级所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公务用车的维修、保险均纳入定点采购范围(加油不定点),规范管理,促进廉政建设。二是取消政府采购中心统一管理,统一支付车辆费用的管理模式,由各单位自行管理并与定点企业结算车辆费用。三是加强对新一轮车辆定点维修、保险企业的协调和管理,进一步做好服务和监督。

    (四)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管好用活省市切块包干专款。为切实解决当前省市专款安排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县级政府资金分配自主权和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责任感,实现财权与事权的统一,省市政府将我县列为省级专款切块包干试点县,按前三年下达专款的平均数测算出包干基数包到我县,以后不再逐笔下达专款。今年要严格按照省市政府专款切块包干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安排好省市切块专款,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专款管理的审批制度、跟踪问效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专款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专款的使用效益,努力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任务。

    (五)进一步完善县对乡(镇)财政体制。根据农村税费改革的有关精神,针对本轮乡(镇)财政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今年要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一是要深入调查,认真分析,结合县乡现行实际情况和政策变化因素,适当调整乡(镇)财政收入支出基数。二是要激活机制,充分调动乡(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

    (六)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社会保险费“五险统征”、农村税费改革等财税改革,巩固改革成果。

    四、强化财税监督,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勤俭节约,过紧日子的思想,努力增收节支,精打细算,切实加强对本单位经费支出的管理,严格控制财政支出过快增长,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互相攀比,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把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实处。一是要加大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把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全过程,确保资金发挥实效。二是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财经法律法规制度,规范财税内部管理。预算安排、资金审批、拨付、减免税等都要严格按法规、按政策、按程序办事,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依法治税,依法理财,依法行政。三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不断提高财税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廉洁、务实的财税干部队伍,为人民当好家、理好财、算好账。

    各位代表,要完成今年的财政预算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开拓创新,为全面完成今年的财政预算任务,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玉溪市峨山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峨山县财政局 发布人:test

主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承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4015938

运行维护: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峨山县双江街道桂峰路43号

滇公网安备:53042602000003号

网站标识码:5304260001  备案号:滇ICP备07500970号-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4015938,0877-4017511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