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峨山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依法履行政府职能,为峨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现将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履行法治政府建设职责
一是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县委、县政府以上率下,带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效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法治素养。二是压实“关键少数”法治建设责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制度,严格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2023年,县委常委会会议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工作2次,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3次,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加强示范创建引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度,抓实抓细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230项清单任务均已完成,有力推动峨山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发展。目前,示范创建已通过中期评估和市级验收,并接受了省级评估。
(二)依法履行政府职能,营造优质法治营商环境
一是简政放权释放活力。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合理调整行政权力事项239项,进一步优化全县11个部门56项行政权力事项。持续推进“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实现对行政审批事项的集约管理。二是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全县32个部门、8个企业、135名工作人员进驻政务服务中心,进驻服务事项总数达1238项,实现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实行县政务服务中心周六“早市”,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街天中午“不打烊”,以延时错时服务便民利民。三是以“放管服”改革拓展乡村振兴新路径。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着力实现“减证便民”,2023年累计办件2500余件。积极打造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2023年峨山县岔河乡岔河村民小组18.25亩集体土地成功入市交易,成为自全国深化试点公布以来云南省首宗入市交易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四是“交地即开工”跑出项目建设“新速度”。深化建设项目审批领域改革,项目报建多轨并行,容缺预审“瘦身”审批流程,“三位一体”服务企业全程帮办代办。“玉溪胜邦建工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隧道、桥梁及交安设施配套用构件加工制造项目”成为全市首个“交地即开工”项目。五是发挥公共法律服务惠民功能。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配齐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90台。全年办理公证事项145件,指派法律援助案件755件,解答“12348”服务热线咨询740人次。
(三)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深入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一是全面落实重大决策程序制度。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年内县委听取重大事项报告29项,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27次、研究重大决策129项。严格落实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编制公示2023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规范重大行政决策行为。2023年县人民政府召开常务会议15次,研究重大决策149项,出具合法性审核意见149份,法律顾问出具法律意见155条,着力提升决策质量。二是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及登记备案制度,制定印发《峨山县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后评估制度(试行)》《峨山县行政规范性文件建议审查办法(试行)》。认真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2023年制定县人民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1件,废止9件。
(四)构建科学行政执法体系,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是稳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依法精简行政处罚事项,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整合重建县级文化市场、农业、市场监管、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林业和草原6个领域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新建8个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二是不断提升行政执法人员履职能力。对全县40余个执法主体、1000余名执法人员开展教育培训2场次,组织2场次248人参加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换发行政执法证129套。三是持续抓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贯彻落实。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强化执法监督。年内开展行政执法案卷集中评查30件,行政执法监督检查1次。推动行政执法朝着“包容”“审慎”“纠正”“柔性”的方向转变,全县包容审慎监管“减免责清单”中,从轻处罚事项办理32件,减轻处罚事项办理25件。四是推进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专项整治。通过开展专项整治,有效提高行业管理效能。2023年回复交管类信访投诉件22件,办结交通类行政案件111504起,走访运输企业35家、从业人员105人次,入户宣传70次,发布专项整治通告147份、宣传资料2065份,执法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五)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模式,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严格依法实施应急举措,提升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避险能力和转移避险工作的精细化、网格化和社会化水平。加快推进预案修编,2023年制发《峨山县抗震救灾宣传和新闻报道组应急处置预案》,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指导性。持续强化应急演练,全面落实应急预案培训演练工作要求。
2023年组织乡镇(街道)防汛负责人开展降雨期间人员转移避险网格化管理工作培训1次,开展全县村(社区)干部地震应急救援“第一响应人”培训2期;开展县级地震应急疏散演练2次,县级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组织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共计1000余次。
(六)运用法治思维方式,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一是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以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为抓手,积极组建普法专业队,培养法律明白人390名,有效凝聚基层普法工作力量。借助村组应急广播、民族花灯等,多形式开展“法律六进+N”宣传活动200余次,派发宣传资料9万余份,打造法治文化长廊1个,推送普法信息94期,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27个,全面营造良好法治氛围。二是构建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整合资源力量,成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持续推进全县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成功打造“鲁大爹”等多个品牌调解室。成立律师调解工作室,持续推动律师参与县域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创新“如家信访窗口”访调对接模式,推进信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源头化解。全年开展矛盾纠纷排查306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67件。三是全面提升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效能。完善行政复议工作制度,严守复议程序。2023年受理行政复议案件7件、办结6件。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工作规定》,组织法律顾问和相关部门认真分析研究政府涉诉案件案情,承办以县人民政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1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
(七)强化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确保行政权力“阳光”运行
一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2023年通过各类渠道主动公开政府信息6875条,发布政策文件36件,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4件,对符合法定条件要求的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答复率达100%。二是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法检系统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023年政府系统协助办理国家、省、市、县“两会”人大代表建议169件、政协提案121件,所有办件均在规定时限内答复完毕,办复率、面商率达100%。
(八)优化革新政府治理方式,提升法治政府数字化水平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促进依法行政。加强“互联网+监管”和云南省“互联网+监管+督查”平台的运行。2023年录入监管执法部门26个、执法人员633人,认领监管事项806项,编制检查实施清单801条,监管事项覆盖率达81.92%,监管事项完成率10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各乡镇(街道)、县级各部门(单位)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力度不均衡,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法律人才少、执法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执法能力不强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纵深推进不够,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三、2024年主要工作计划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严格落实中央《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和省级、市级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及时研究解决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和困难,不断扛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二)规范执法行为,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坚持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参谋助手作用,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配齐配强行政执法人员。推行行政执法包容审慎监管,让执法更有力度、更有准度、更有温度,全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三)持续巩固提升,推动法治建设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政府治理体系,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础,持续打造具有峨山“辨识度”的经验亮点品牌,有效深化各领域各层级法治文化建设,提升人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以点带面推动峨山法治政府建设高质量发展。
特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