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县大龙潭乡:彝族花鼓舞进校园 民族团结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4-11-25 17:25 来源:峨山县人民政府网 打印

为大力弘扬、传承区域性传统文化,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普及,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让孩子们真切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大龙潭乡积极组织彝族花鼓舞传承人朱勇会每周四前往大龙潭中心小学开展一节彝族花鼓舞进校园传承培训课程,为学生传授与指导彝族花鼓舞的基本表演套路。

在培训课程中,传承人详细介绍龙头、花鼓、鋩、锣等组成要件的作用和功能,逐一示范花鼓放置位置、鼓槌敲击手法以及毛巾、龙头甩动等要领。重点讲授彝族花鼓舞脚上踩、踏、蹬、踢、跺、顿等基本动作技巧和鬼跳脚”“螺蛳转”“蛇蜕皮35个表演套路,让学生掌握彝族花鼓舞的表演形式,体会彝族舞蹈复杂多变、轻快灵活、刚劲激越的艺术特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承人对舞蹈动作技巧的耐心讲解和灵活演示,赢得了学生们的阵阵呐喊与掌声,激发了他们对彝族花鼓舞的兴趣与好奇。孩子们跟随着老师的舞步,哼着音乐抬脚、摆头、旋转、敲鼓……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

微信图片_20241125172152.png

 朱老师每个星期都会来学校教我们跳花鼓舞,我学会了很多舞蹈动作。放学回家之后,我偶尔也会表演给父母看,他们非常高兴,让我继续跟着老师认真地学。参加培训课程的学生说道。

微信图片_20241125172200.png

彝族花鼓舞传承人朱勇会表示,彝族花鼓舞不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对孩子们来说,彝族花鼓舞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更能帮助他们表达情感、提高社交能力。

彝族花鼓舞是大龙潭乡民族文化的瑰宝,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号召力。非遗进校园,不仅是为了传播文化,也是为了把彝族花鼓舞传承的种子播种在孩子们的心中,为了更好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来。

大龙潭乡将继续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和青少年群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进一步培养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孩子心田常开长盛。(来源:峨山统一战线)


主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承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4015938

运行维护: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峨山县双江街道桂峰路43号

滇公网安备:53042602000003号

网站标识码:5304260001  备案号:滇ICP备07500970号-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4015938,0877-4017511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