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龙潭乡依托各村农家书屋主阵地,常态化、创新性开展系列阅读活动,引导村民走进书屋、亲近书籍,为乡村振兴注入浓郁书香与内生动力。
一、书屋飘香,构筑乡村文化空间
走进大龙潭乡各村的农家书屋,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书架、丰富的藏书和村民们潜心阅读的身影。书屋内,政治理论、农业技术、文学艺术、儿童读物等各类书籍报刊分类清晰,满足着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村民。村民们或静坐一隅,沉浸在书海;或轻声交流,分享阅读心得。“以前农闲时候,大伙儿不是聚在一起聊天就是看电视、玩手机。现在有了这个书屋,我们有了好去处。”正在翻阅种植技术书籍的李大哥高兴地说,“这本书讲的技术很实用,对我家果园管理帮助很大!”农家书屋,这个建在村民家门口的文化阵地,正悄然改变着乡亲们的生活习惯,成为他们获取知识、提升技能的“充电站”和精神“粮仓”。


二、书香校园,培育幼苗成长沃土
与此同时,阅读的种子也在大龙潭中心小学深深扎根。大龙潭中心小学将阅读纳入常规教学,每周三固定开设一节阅读课,已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光。在这节课上,老师们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童话寓言,并鼓励他们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此外,学校还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如“走进唐诗宋词”赏析会、“中华美德故事”演讲比赛等,通过知识性、趣味性兼具的竞赛活动,让孩子们在书香墨韵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在参加完经典诵读比赛后兴奋地说:“我现在越来越喜欢古诗词了,觉得里面充满了智慧和美感!”这片浓郁的书香,正伴随着祖国的幼苗茁壮成长。








三、习惯养成,培育乡村文明风尚
随着阅读活动的深入推广,村民的闲暇生活正悄然发生着变化,“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乡村渐成风尚。为保持阅读活动的吸引力与生命力,各村积极创新形式,不仅定期更新图书,还组织读书分享会、普法课堂等活动,让静态的书本知识“活”起来,让书屋成为汇聚人气、传播文明的“精神家园”。许多村民表示,通过坚持阅读,不仅学到了实实在在的致富技能,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邻里交流也多了一份书卷气。从“被动组织”到“主动参与”,从“打发时间”到“充电学习”,这一深刻转变正是乡村文化振兴最生动的体现。


四、文化聚力,激发乡村发展动能
农家书屋的建设与有效利用,其意义远超阅读本身,它已成为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文化引擎。通过书屋这个平台,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得以传播,村民将书本理论应用于实践,有效提升了特色种养业的品质与效益;年轻的村民们汲取新知识、新理念,为家乡发展带来了新思路、新活力。文化的“软实力”正持续转化为推动产业兴旺、人才振兴的“硬支撑”,探索出一条以文化人、以文兴产、以文促治的乡村发展新路径。
下一步,大龙潭乡将继续深耕农家书屋这一文化沃土,进一步优化管理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丰富活动内涵,让小小书屋持续散发书香魅力,真正成为凝聚人心、培育乡风、助力振兴的重要基地,为描绘大龙潭乡现代化建设的美丽画卷贡献更多文化力量。
首页
了解峨山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滇公网安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