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岔河乡立足山地丘陵地形与显著海拔落差,因地制宜探索“坝区建基地、山区拓特色”的差异化发展道路。通过科学布局种植产业,深化政企联动机制,推动坝区与山区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有效激发土地潜力,带动群众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复合种植激活土地效益
持续巩固粮食、蔬菜、烤烟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稻菜轮作、烟菜轮作”模式,让坝区土地实现“一季多收、亩均提效”。通过农业用水有偿使用与节水灌溉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建设云美、棚租坝等农业基地,扩大大棚蔬菜种植规模,带动农户家门口就业,同时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赋能。

推进蔬菜全产业链发展,建设蔬菜冷链物流中心,进一步强化蔬菜主导产业优势,畅通产销衔接渠道。推广“烤烟+红菜苔”轮作模式,通过签订保底收购合同为农户划定收入底线,确保每亩红菜苔实现稳定收益,让土地“冬闲变冬忙”。
政企联动培育优势产业
岔河乡以订单收购、利益共同体构建为纽带,推动企业与种植户深度衔接,培育特色产业,实现产业稳定发展与农户增收双赢。通过引入专业企业,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产销对接等全链条服务,规模化发展特色作物种植,既填补区域产业空白,又带动众多农户通过种植获得稳定收入,形成“企业引领、农户参与、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链条延伸打造增收亮点
科学规划种植布局,引入企业建设万寿菊加工厂,推动产业从“种植端”向“加工端”延伸,企业提供种苗、技术支持与保底收购服务,既保障农户收益,又实现产值与税收双增长。

实现工业辣椒产业突破:盘活村内闲置厂房建设工业辣椒加工厂,通过标准化加工提升辣椒附加值,建立“全流程技术服务+保底收购”双重保障机制,带动周边农户大规模种植,让工业辣椒成为农户稳定增收的新支柱。
从坝区大棚蔬菜到山区特色作物,从散户种植到政企协同,岔河乡用精准布局让每一片土地都成为增收“宝地”。下一步,岔河乡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配套设施,深化政企合作机制,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让更多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分享红利,绘就乡村振兴与群众增收的共赢新图景。
首页
了解峨山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滇公网安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