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街道:当“社搭子”遇见基层治理,小兴趣撬动大改变!
发布时间:2025-07-10 17:45 来源:峨山县人民政府网 打印

“张姐,下午的广场舞排练别忘了,新曲子我都练熟啦!”

“李医生,明天社区义诊需要帮忙吗?我可以去维持秩序。”

“王大爷,您上次说的小区健身器材维修,

我们几个‘志愿搭子’已经联系好师傅了!”

……

双江的街头巷尾

这样充满烟火气的对话时常响起

近年来,双江街道将

网络热词“搭子”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以群众兴趣为纽带、以资源整合为抓手、以共治共享为目标

培育出一批批活跃在社区的“社搭子”

让邻里关系从“陌生”到“熟悉”

让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 到“多元参与”

 

一、破解“参与之困”,从“要我参与”到“我要搭伙”

城市化进程中,“邻里相望不相闻”成为不少社区的常态。双江街道曾面临类似难题:社区活动参与度低、居民需求与资源匹配不畅、矛盾调解依赖“行政力量 等。为此,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借鉴“三张清单”“初心合伙人”等成熟经验,通过精准对接居民兴趣、技能与需求,将分散的个体凝聚成“治理合伙人”。

在猊江社区,一群退休医务工作者组成的“银发医疗搭子”,从2016年组建以来,已开展义诊服务200余场次,服务患者2万余人次,成为基层医疗力量的重要补充;练江社区的“文艺搭子”则组成了一只平均年龄65岁的“中老年同乐互助会”,将党的政策、社区新风尚融入自编自演的节目中,活跃在社区舞台、养老院和乡村学校,用艺术传递正能量。

“以前社区活动要靠干部动员,现在群里喊一声,‘搭子’们主动响应,”双江社区工作者感慨道,“居民从‘要我参与’变成了‘我要搭伙’。”

二、盘活“沉睡资源”,从“闲置分散”到“循环共享”

“社搭子”模式不仅激活了人力资本,更盘活了社区内的闲置资源,构建起资源共享网络。

双江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将“共享生活铺”纳入阵地升级的创新实践中,让闲置资源在党群“搭子”网络里焕发新活力。依托“一室多能、共建共享”的阵地优势,这里不仅整合了农家书屋、便民服务等平台,更成为工具、书籍、技能等资源流转的暖心枢纽。“搭子”你帮我助,让党群服务中心从“物理空间”变身“情感纽带”。

在登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萌娃搭子”们通过“共享育儿”模式,互换儿童玩具、绘本和看护时间,减轻了双职工家庭的育儿压力,并同步开设的“假期成长营”,整合教师、社工、志愿者力量,为青少年提供家门口的“第二课堂”。

与此同时,街道在三个社区试点推行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志愿搭子”参与公共卫生、政策宣传等活动可量化积分,兑换生活物品,这一机制吸引了400余名居民主动参与,累计兑出积分36000余分,进一步放大了资源效能。

三、创新“调解模式”,从“刚性管控”到“柔性协商”

基层矛盾调解一直是个难题。“社搭子”模式为矛盾化解提供了柔性解决方案,让居民成为调解的主力军。

在柏锦社区,“银发调解搭子”活跃在社区一线。这些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凭借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成为矛盾调解的中坚力量,他们身着红马甲,穿梭在社区各个角落,用“情”与“理”打动人心。

同时,针对社区治理难题,街道创新建立“搭子议事厅”,通过“线上+线下”双轨议事模式,让居民在轻松氛围中参与协商。线上,网格微信群24小时开通民意直通车;线下,定期组织“拉家常”式协商会,在猊江社区“居民议事亭”内“各抒己见”。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这一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居民关注的停车位分配、充电桩安装等问题,“社搭子”议事会联合多方开展“改造面对面”座谈会,用通俗语言解读政策,化解居民疑虑。

如今,双江的“社搭子”已拓展到文艺、志愿、调解、护苗等多类,参与居民超1000人,积极推动解决矛盾纠纷化解、环境整治、设施维护、文化建设等民生问题。从“文艺搭子”的欢声笑语,到“志愿搭子”的忙碌身影,再到“调解搭子”的耐心劝导,这些生动场景共同描绘出基层治理的“双江图景”——当居民从 “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社区便有了温度,治理便有了力度。

下一步,双江街道将继续深化“社搭子”模式,推动“搭子合伙人”向“社区主理人”转变,让更多人在“搭伙”中收获归属感,在共治中共享幸福生活,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双江智慧”。(党建办 宣传

主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承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4015938

运行维护: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峨山县双江街道桂峰路43号

滇公网安备:53042602000003号

网站标识码:5304260001  备案号:滇ICP备07500970号-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4015938,0877-4017511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