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肩担重任,芳华献基层
在双江街道的街头巷尾
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
她们是信息员、调解员、
服务员、宣传员、文艺员
更是居民眼中的“贴心人”
她们以柔肩担重任、脚步丈量民情
用“巾帼不让须眉”的担当
将温暖送入千家万户
在双江基层治理的土壤中
绽放出绚丽的“她力量”
“信息员”李刘裕——网格织密民情网
“小小一张网,事务一口清”,这是柏锦社区李刘裕的工作信条。李刘裕任社区妇联主席数十载,她总是公正履职,待人亲和,深受村民信任。在工作中,她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业务熟”的优势,搭建起“线上+线下”双轨服务网:线上建立工作微信群,公开联系方式和服务内容,吸纳网格员和网格内群众入群,加强线上交流互动;线下通过入户走访延伸触角,全面了解收集社情民意,让网格成为社情民意的“收集站”、问题化解的“前哨岗”。她总说:“网格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凭借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的“三早”工作法,成功实现“小事网格内消化,难事村社里闭环”,让民生诉求在“格”中落地有声。
“调解员”柴美玲——春风化雨解心结
“你们不要着急,有什么事情慢慢说……”柴美玲每天都会重复这样的话。作为深耕调解一线的“邻家大姐”,她总能第一时间“闻风而动”:无论是邻里琐事摩擦产生的矛盾、夫妻间的家长里短抑或是因赡养老人产生的纠纷,她往往都是第一时间到场,带着“法为尺、理为绳、情为线”的调解三件套,用“登门入户访、推心置腹谈、换位思考劝”的三步工作法,让40余起矛盾纠纷在“拉家常”中冰消雪融。村民们都说:“柴大姐一来,火气就消了一半”,她用公心为秤,耐心为桥,架起了基层和谐的“连心桥”,让“大事网中化,小事格中解”,成为辖区群众心中当之无愧的“娘家人”。
“服务员”普双玉——情暖“一老一小”
对于辖区内的困难群体而言,巾帼娘子军早已成为他们心里的“娘家人”,富泉村委会妇联主席普双玉更是把这份“家人”的责任扛在了肩头。她是空巢老人的“贴心小棉袄”、是留守儿童的“知心大姐姐”、也是困境妇女的“娘家人”。普双玉说:“辖区内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困境妇女较多,她们的基本生活也需要持续进行关注。”她通过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心与心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缓解心理上的孤独。同时积极链接各级资源,参与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和关爱服务活动,切实帮助他们解决急难愁盼的实际困难。她说:“这些‘家人’的笑容,就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她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传递温暖,让基层服务有温度、更有力度。
“宣传员” 张雅琳——政策宣讲“声”入人心
“张委员,我听说‘两癌’患病妇女可以申请救助,有这个政策吗?”“有的,具体政策是这样的......”在练江社区“张雅琳委员工作室”,类似这样的对话每天上演。作为市、县政协委员,张雅琳化身政策“宣传员”,充分利用网格、微信群和各类宣传载体,在网格走访的同时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法治、安全生产、反家暴等宣传,引导广大家庭和妇女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同时,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编文艺节目,用身边人演绎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传承家庭美德,弘扬家风家训,让法治精神和文明新风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民心,树立家庭文明新风尚。
“文艺兵”赵凤仙——舞动文明新风尚
在练江社区的文化舞台上,总有一个忙碌的身影——她是练江社区妇联兼职副主席、网格长、支部书记、小组长,也是居民口中的文艺“轻骑兵”。每当社区筹备节目时,她总会第一时间出谋划策。作为峨山文艺协会舞蹈队队长和峨山县老体协健身操舞专委会教师,她发挥特长,通过“自学、自编、自导、自演、自评”,带领队员们参加辖区举办的各种文艺活动,组织广大妇女群众学习健身操,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将文化活动送到群众身边,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繁荣的成果,引领群众参与和享受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当越来越多女性在社区治理中崭露头角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她力量”的崛起
更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巾帼花开竞芬芳,踔厉前行向未来
双江街道的“娘子军”们
正以“柔肩亦能扛重任”的信念
为基层治理加载“柔性引擎”
用“她智慧”托起群众“微幸福”
图文:党建办 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