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良棚乡“爷爷奶奶陪伴计划”:初龄老人“自组织”赋能织就乡村互助温暖网
发布时间:2025-11-14 12:10 来源:富良棚乡人民政府 打印

近年来,富良棚乡积极探索特色的农村养老服务新路径,打造慈孝居“爷爷奶奶陪伴计划”,以“你好老伙伴”陪餐聚会为载体,整合社工、党群、新时代文明实践资源力量,激发初龄老年人(60-70岁)的潜能,推动老年人服务由“自娱自乐”走向“组织化互助”,构建起乡村老年群体温暖、多元、精准服务网络,持续推进村级共建共治工作走深走实。

初龄老人的角色蜕变:从“被照料者”到“服务提供者”

传统观念中,农村老人常被定位为被照料者,社会参与渠道有限,自我价值感普遍不高。富良棚乡爷爷奶奶陪伴计划打破了这一固有认知。项目初期,社工以彝家美食共享+本土歌舞展演为切入点,每月组织村内陪餐聚会,唤醒老人对集体生活和自身能力的记忆与信心。随着活动深入,社工顺势引导成立老伙伴同辈互助圈,依据兴趣特长划分为歌舞传承组”“生活互助组”“经验交流组。老人们不再只是活动的参与者,更成为活动的组织者、服务的提供者。他们自发教学彝族歌舞,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分享农耕育儿等老智慧,初步实现了从被动接受主动给予的角色转变。

三阶段递进服务模式:构建可持续的社区内生互助体系

创新推出三阶段递进式服务模式。第一阶段是以餐聚情,激活内生动力。通过美食与文化的共鸣,建立情感联结,激发老人的参与热情与自我表达意愿。本季度累计开展12场村内陪餐聚会,覆盖89人次。第二阶段是抱团协作,组建自治组织。在信任基础上,形成老伙伴同辈互助圈,实现内部资源的初步整合与共享。本季度共吸纳成员30人,开展互助活动10场,帮助73人次。第三阶段是爱心传递,结对精准帮扶。将自组织能量导向社区最需关怀的困境群体,启动同村结对帮扶计划,以多对一形式每月开展陪餐+帮扶活动。本季度共开展8场活动,覆盖65人次,让帮扶既有实效,更有温情。

多元价值彰显:文化、赋能与社区联结的三重效应

经过计划的推进落实,精准回应了农村老年群体的核心需求,产生了显著的综合效益。在文化传承方面,让彝族瑰宝薪火相传。该项目成为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平台,歌舞传承组已整理彝族传统歌谣7首、舞蹈9支,使濒临失传的文化瑰宝在老年群体的互动中重焕生机。在老有所为方面,打破了低价值感标签。服务活动中,注重对具备文化特长的老人的激励,引导他们转变观念,发挥自身特长、服务社区,例如让爱好唱彝语歌、跳花鼓舞的老人做活动领头人,促使老人重新找到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破解老年群体内心孤单的困境,真实感受到个人在乡村生活的归属感、幸福感。在社区再造方面,织密了跨村支持网络。该项目的开展突破了单一村庄的限制,由老年志愿者牵头,与周边村落联动,开展了3场跨村联合活动,并共同制定跨村互助公约,初步形成了13村联动的老年支持网络,增强了乡村社区的凝聚力。

下一步,富良棚乡将继续深耕彝乡文化,优化服务细节,提升帮扶效率与针对性,以富良棚村为样板,在塔冲村、婀娜村等周边村落推广该模式,让老有所为的实践惠及更多农村老人。

10131600_03.png

IMG_2676.jpg

主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承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4015938

运行维护: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峨山县双江街道桂峰路43号

滇公网安备:53042602000003号

网站标识码:5304260001  备案号:滇ICP备07500970号-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4015938,0877-4017511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