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了解峨山 > 峨山概况
峨山概况
发布时间:2020-10-26 16:45 来源:峨山县人民政府网 打印

    峨山,是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云南省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全县辖3镇3乡2街道、76个村(社区),在1972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居住着彝、汉、哈尼等25个民族,总人口17.0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彝族人口、农业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68%、57%、80%,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6%。峨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旧名嶍峨,历史上素有“临郡岩邑,省会南藩”之称,自元朝二十六年(1289年)改置嶍峨县,距今已有731年历史;自然人文底蕴雄厚,孕育了众多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名人贤士,文有官至大理寺少卿的书法名家周於礼,武有战功卓著的英模名将范石生,文韬武略、独领风骚,一代名士、备受敬仰,传奇事迹、续写荣光,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峨山生态良好、物华天宝。彝人谷万亩竹海、高香万亩生态茶园,风光秀丽,环境清幽;县域立体气候明显,资源物种丰富,铁矿储量8978万吨,煤矿储量3000万吨,铜矿储量475万吨,生长各类植物1500多种、野生动物1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68%。具有以“六彝”文化(彝祖、彝镇、彝医药、彝火、彝鼓、彝绣)为主的丰富彝族文化瑰宝。峨山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素有“滇中咽喉”之称,是云南连接东南亚的重要节点。国道213线、昆磨高速公路纵贯南北,省道易峨高路和已经开工建设的弥楚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泛亚铁路中线(玉溪至磨憨铁路)建成后,10小时内可达东盟各国。独特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条件成就了彝乡滇南、滇西、滇东南重要交通枢纽的美誉。峨山是彝人先祖圣地。彝人祖先阿普笃慕,育有六子(慕雅切、慕雅考、慕雅热、慕雅卧、慕克克、慕齐齐),后发展成6个古代彝族部落,彝族“六祖分支”,武、乍部落留在峨山,阿普笃慕的画像仅在峨山考证发现。峨山是革命老区。滇中地委旧址,红色政权起源地,具有光荣革命传统,有1000多人参加了党的地下组织和数千人参加了武装斗争,200多位烈士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是解放战争时期滇中革命根据地,云南省59个革命老区县之一。先后荣获国家级卫生县城、园林县城、云南省文明县城称号,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彝族花鼓舞)”,被列为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云南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试点县、云南省医养结合试点县、玉溪市城市提质扩容示范县。2019年中共峨山县委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2019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12.55亿元、增长10.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9.94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0亿元、增长1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927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04元、增长10.4%。

    今年上半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3.6亿元,同比增长0.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7.18亿元,同比增长1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1亿元,同比下降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50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75元、同比增长4.0%。

主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承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4015938

运行维护: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峨山县双江街道桂峰路43号

滇公网安备:53042602000003号

网站标识码:5304260001  备案号:滇ICP备07500970号-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4015938,0877-4017511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