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县2020年“2260”高端特色烟叶开发工作实施方案
为有效提升峨山高端特色精品烟叶原料有效供给水平,推动和引领峨山烤烟产业转型升级,保障红塔集团高端卷烟品牌发展优质原料需求,确保“2260”高端特色烟叶开发项目落实到位,根据《玉溪市烟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关于2020年“2260”高端特色烟叶开发工作方案的通知》(玉烟发[2020]3号)文件规定,结合峨山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1+6+2”政策体系和《云南省支持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文件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工商协同、县负总责、乡村落实、奖励到户”工作原则,按照“省级统筹、市级指导,县级负责、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将“2260”项目区建成高端特色烟叶生产先行区、优质烟叶生产示范区、绿色烟叶生产展示区、烟叶生产标准化管理引领区,铸造玉溪高端精品烟叶品牌,引领和带动全县烟叶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二、目标任务
(一)产量目标
2020年在甸中镇规划种植K326品种烤烟1万亩,调供红塔集团高端特色烟叶3万担。
(二)质量目标
品种纯度100%,烟叶等级纯度和工商交接综合等级合格率高于县内同品种平均水平,等级内混部位比例不高于8%、混色组比例不高于7%,在主组中混副组比例不高于5%。在感官质量方面,品种特色明显,清甜香韵突出,香气质好,香气量足,余味干净舒适。烟叶烟碱水平:上部为3.5±0.5%、中部为2.5±0.5%、下部为1.6±0.5%;同区域烟叶烟碱变异系数上部为<12%、中部为<15%、下部为<18%。烟叶氯离子含量<0.8%。烟叶农残含量符合《烟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YQ 50-2014》要求。
(三)各方职责
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作用、县烟草服务中心的牵头协调作用、县烟草分公司的生产服务作用、村组的督促落实作用,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合力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1.县烤烟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2260”高端特色烟叶开发工作,落实扶持政策,督促指导有关各方按要求推进项目实施,对甸中镇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奖惩,并负责相关物资的规范采供。
2.县烟草服务中心:负责协调各方共同推进项目实施,实时督查督导工作推进落实情况,会同烟草分公司及时向县烤烟生产领导小组报告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3.县烟草分公司:负责科技措施标准制定、宣传培训、短板改进、技术服务等,并按照县烤烟生产领导小组的要求制定县级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及考核方案,并协同各方落实有关工作要求。
4.甸中镇:负责按照生产计划、技术措施要求、工作开展进度等,督促督导所涉村委会(社区)抓好项目各阶段各环节工作,并组织开展对烟农的考核,严格考核奖惩直补烟农,确保各项工作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推进。
5.相关村组和甸中烟叶工作站:在甸中镇的领导下,负责对项目进行宣传发动、生产组织、措施落实、督促农户,把具体项目开发任务落实到烟田、到烤房、到农户,突出抓好烤烟育苗、栽培、大田管理和烘烤等技术措施的落实。
二、主要工作措施
认真总结前四年的“2260”项目开发经验,针对2019年项目实施反映的组织管理弱化、落实标准虚化、特色优势淡化等问题,结合云南中烟和省局(公司)提出的短板考核项及改进建议完善实施方案,深刻分析存在问题,制定有效措施提升改善,确保2020年项目开发进入考核第一档。
(一)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
参照红塔集团建议,结合峨山实际,2020年将“2260”项目实施区域由小街街道调整到田烟种植面积占比大、水肥条件好、抗旱保障能力强的甸中镇。按照《峨山县2020年“2260”高端特色烟叶开发生产技术方案》(详见附件1),进一步加强项目组织管理。一是做好规划布局。充分利用新一轮烟区规划成果,持续优化种植区域与种烟田地块,将“2260”项目优先安排在核心烟区,按照好田好地种好烟的要求,严格筛查土壤氯离子和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区域以及林果地,坚决取缔此类区域的种烟规划;二是着力稳定核心烟区。持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抓住实施“推动土地流转稳定核心烟区”的契机,扩增流转土地种烟规模,对规划区内不愿意种植烤烟的地块实施土地流转,确保规模化连片种植;三是突出规模化连片种植。根据烟叶计划,在甸中镇“2260”项目区,制作地理界线清晰、地块信息明晰、位置信息准确的高质量项目片区规划分布图,以村为单位整村、整片推进,打造三片千亩以上的连片种植区,其它单片连片面积不低于100亩。
(二)推行网格化管理
以片区为单位,按照100-200亩划分单元网格,构建网格化组织管理体系,片区到组、网格到人、分片包干。片区实行插牌明示管理,载明片区基本情况、产量效益目标、规划图、主要措施和工作责任等。3片千亩片区明确县级责任领导、片区管理人和技术负责人;每个种烟村(社区)明确有乡镇实职副科以上领导挂钩联系,且为第一责任人,对“2260”项目推进负总责;每个片区明确3名工作人员负责生产服务,其中乡镇1名、村(社区)1名、烟站1名,全力抓好“15个落实”,即:落实宣传培训、落实田块规划、落实合同签订、落实标准化整地理墒、落实规范化集中移栽、落实有机肥施用、落实水肥调控、落实揭膜培土、落实残膜回收、落实绿色防控、落实优化烟叶结构、落实封顶打杈、落实成熟采烤、落实专业化分级、落实考核评价,确保为均质化生产、批量化供应高端精品烟叶的能力和水平创造优越条件。
(三)严管品种纯度
严格落实K326特色品种种植,实施全程管控、全程考核,严把种子管理、育苗、移栽、大田鉴别、收购等关口,坚决杜绝“2260”项目区种植和收购非规定品种,确保种植、收购、调拨品种纯度达到100%。对项目区内种植和交售非规品种的烟农,坚决调减合同并取消相关补贴。
(四)严抓均质化生产
紧紧围绕“可用性提升”短板考核要求,优化技术体系,完善生产措施。按照“群体追求均衡性,单株追求趋中性,叶片追求完美性”的均质化生产工作思路,认真落实以连片规模化种植、100%专业化育苗商品化供苗、最佳节令集中标准化移栽、膜下小苗移栽、商品有机肥施用、适时揭膜培土、封顶抑芽、优化结构、成熟采收、专业化烘烤、堆捂醇化等技术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均质化生产技术体系,严控烟叶农残和氯离子含量超标,突出抓好成熟采烤和等级纯度,把红塔集团对优质烟叶原料的需求真正落实在大田生产、科学烘烤、收购管理等环节,确保生产技术措施全面落实。
(五)加强收购管理
“2260”高端特色烟叶开发项目年度规划种植区内生产的烟叶均为指令性计划,全等级调拨红塔集团。严格按照对标管理要求,着力解决好烟叶“三混”问题,确保烟叶等级合格率。收购调拨过程坚持对样培训、对样指导、对样收购、对样交接、对样检查,突出成熟度在分级、验级、定级中的权重,充分发挥烟叶收购的“指挥棒”作用。统一成包烟叶身份标识,悬挂颜色统一的彩色布标签,区别于常规烟叶烟包,便于单独调拨。加大收购标准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市级收购及工商交接巡检将全面覆盖项目区收购站(点)及调拨的所有烟叶批次,对单批次品种纯度低于100%、等级纯度低于95%、等级合格率低于80%的收购站(点),立即责令限期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进一步完善工商互通共享烟叶质量信息的工作机制,强化工商协同,做好“2260”项目烟叶单收单调、原收原调。通过加强收购管理、提升等级质量,充分体现“2260”项目区烟叶的高端特色品质。
(六)落实张榜公示制度
“2260”高端特色烟叶开发种植区域全面推行以种植片区为“单元”的张榜公示制度,重要时间节点(育苗、备耕、移栽、施肥、病害防治、揭膜、优化结构、封顶、采烤、收购)的技术措施、扶持政策、考核安排等内容要以展板、标示牌、宣传画或通知单等形式提前告知烟农,确保“2260”高端特色烟叶开发真正赢得烟农理解、认可和支持,考核结果及补贴资金兑现严格公示。
(七)强化分环节考核制度
县烤烟生产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考核方案,严格对规划连片、品种纯度、规范移栽、平衡施肥、揭膜培土、成熟采烤、分级交售等重点环节的过程考核,确保每个环节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结合生产技术方案制定烟农补贴兑现考核办法,采取分环节考核、年终一次性兑付的方式考核兑现烟农补贴。严格按照烟农落实各项技术措施的情况进行差异化补贴兑现,坚决杜绝不考核无条件直补、有考核无差异直补,杜绝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而挫伤诚信烟农积极性的情况发生。
(八)落实定期“会诊”制度
甸中镇每半个月至少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听取村(社区)工作情况汇报,及时“会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制定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逐一克服和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真正做到“工作在一线推进、情况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
(九)全面总结完善
全面收集整理2016-2020年项目开发期间的相关工作文件、技术方案、试验示范总结、土壤分析数据、质量评价报告及图片资料等形成档案,深入剖析总结峨山县高端特色烟叶开发工作经验、成效,形成高质量总结报告,对项目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和将来规划形成定性、定量结论,确保项目开发有目标、有措施、有研究、有应用、有结论、有成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2260”高端特色烟叶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对项目管理、实施效果、资金使用负总责,确保目标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 长:倪 强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陈绍强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县烟草产业 服务中心副主任
李祥军 县烟草分公司经理
张艳华 甸中镇人民政府镇长
成 员:吴勇刚 甸中镇人民政府人大主席
王睿智 县烟草专卖局副局长
普云飞 县烟草分公司生产科技室主任
张宇航 县烟草分公司生产科技室副主任
孙 华 县烟草分公司生产科技室副主任
张志东 县烟草分公司甸中烟站站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技术执行组、督察考评组和宣传报道组。办公室主任由陈绍强兼任,负责日常工作;技术执行组组长由王睿智兼任,负责“2260”高端特色烟叶开发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的制定与落实、科技措施的推广与应用;督察考评组组长由陈绍强兼任,负责具体工作环节的监督与检查工作;宣传报道组组长由普云飞兼任,负责“2260”高端特色烟叶开发政策、科技宣传材料的制作,信息采集与相关新闻报道。
(二)落实扶持政策
1.补贴政策。根据《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抓好2020年烤烟生产工作的通知》(玉政通〔2020〕1号)和《玉溪市烟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关于2020年“2260”高端特色烟叶开发工作方案的通知》(玉烟发〔2020〕3号)的要求,在既定相关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对“2260”项目区每亩增加1000元补贴,其中烤烟保险保费补贴100元/亩、对烟农的物资和资金补贴900元/亩。
(1)补贴烟农政策。对烟农的补贴包含物资补贴和现金补贴两部分。物资补贴是指为了落实“2260”项目关键技术措施,以实物形式兑现给烟农的生产物资,如商品有机肥、提苗肥、生物农药、物理防控物资、醇化袋等。物资补贴金额以实际采供的物资品种和价格为准,费用从对烟农的补贴中列支。现金补贴为扣除物资补贴费用后剩余部分,现金补贴必须按烟农完成合同计划情况和技术措施考核结果进行兑现。项目区必须统一组织施用商品有机肥,统一组织重点病害统防。
(2)烤烟保险费补贴。“2260”烤烟保险费补贴100元/亩,用于增加购买烤烟自然灾害保险,由市烟草产业服务中心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保险范围内全损最高赔付2500元/亩,让烟农放心养好烟叶田间成熟度。若烟农自愿为项目区合同内种烟面积购买常规烤烟种植保险(保费标准70元/亩,其中烟农自行承担的部分,按常规烤烟种植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执行),则总保费标准170元/亩,保险范围内全损最高赔付4000元/亩。
2.“2260”工作经费。 每个项目县安排20万元,用于县乡村组烤烟生产收购组织协调管理全过程工作经费。
(三)规范扶持资金使用管理
扶持资金的使用管理严格按照《云南省“2260”优质烟叶工程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云财预〔2016〕246号)执行,一方面要加强项目区内烟叶计划分解、合同签订管理,严防利用空、假、虚合同套取补贴资金。另一方面要认真制定、严格执行对烟农的补贴政策及考核兑现办法。县“2260”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细化补贴烟农政策及对烟农的检查验收补贴兑现办法,报市“2260”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实行物资补贴的,必须先征得烟农的同意,然后由县级领导小组组织甸中镇及村组干部、烟农代表参与采购决策。要在供应前将补贴物资的品种、价格、补贴标准、兑现流程和办法等通告烟农,让烟农知晓明白。严禁套取、挪用、侵占补贴资金,严禁擅用“2260”烟农补贴采购供应与烤烟生产无关的物资,确保扶持政策发真力、见实效,让严格执行“2260”项目生产标准、措施落实到位的烟农,真正得实惠、增收益。严格监管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年终向市烟草产业服务中心提交“2260”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四)严格考核管理
市级将按照《玉溪市2020年“2260”高端特色烟叶开发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对项目开发工作分阶段、分环节进行考核检查,考核结果与烟农补贴、项目续建资格评价、烤烟生产收购管理千分制考评及专项考核办法挂钩。县级工作考核方案重点围绕弱项、短板项量化指标,从严考核,加强对烟农的差异化考核管理,建立健全考核验收制度,从项目区生产管理、技术落实和资金补贴方面进行严格考核。甸中镇要严格落实对村组和烟农的考核,定期公示烟农考核结果,在烟农之间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推进、各项要求落实到位。
(五)强化督察督导
建立督察通报机制,定期开展督察工作。县烟草分公司、县烟草产业服务中心、县政府督察部门组成联合督察组,针对品种纯度、整地理墒、平衡施肥、揭膜培土、烟叶成熟采烤、堆捂醇化、收购管理等重要环节和重点措施落实情况逐一进行督察和考核验收,将考核结果与对乡镇和村组的工作评价及烤烟生产组织奖励经费兑现挂钩。
(六)强化结果应用
项目区年度综合考核总分=田间检查考核评分+单产效益评分+烟叶工商交接质量考核评分+烟叶内在质量考核评分。红塔集团的10个项目区,根据年综合评分进行档次划分和排名。
1.烟农补贴。《中国烟草总公司云南省公司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2260”高端特色烟叶开发实施意见》(云烟叶〔2020〕13号)规定,对考核排名红塔集团10个项目区中倒数前三位的项目区,分别扣减150元/亩、100元/亩、50元/亩的补贴资金,同额度追加排名前三位的项目区。烟农补贴金额=[合同面积*(900-每亩物资补贴)*考核得分/100]±省考核追加或扣减金额,最终考核分值低于60分的,直接取消当年所有现金补贴。考核扣减的金额进行二次分配,按合同签订种烟面积分配给考核分≥85分的烟农。
2. 工作经费。市级安排20万元工作经费,用于县乡村组烤烟生产收购组织协调管理全过程工作经费。其中县级5万元,用于标识标牌及宣传培训资料制作;甸中镇15万元,用于烤烟生产收购组织。
3. 对因工作落实不到位,在全省年度考核得分列末位的下年度坚决调整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