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县境内的主要河流(一)
(猊江、练江、绿汁江)
峨山县境内主要河流有25条,分属珠江、红河两流域。珠江流域径流面积500平方公里,红河流域径流面积1441平方公里。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主要江河有猊江、练江、绿冲河、莫车河、玳瑁河、石邑河、舍郎河等;红河流域元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绿汁江、大龙潭河、甸中河、化念河、亚尼河、罗里河、水湾哨河、咱拉黑河、拉莫拉河、莫舍迭箐河、茂腊冲河、小河、河外河、文山河、高城小河、龙潭沙河、他札河、海味河等。
猊江 在县城区东北部,也称峨山大河,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是县内第一常流河。发源于江川县,其上游分三支流汇入东风水库调蓄下泄,入玉溪州大河经洛河至矣读可进入县境称猊江,径流面积1189平方公里。入小街坝子后称碌碌河,至宝泉乡内称七寨河。过境42公里,径流面积500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25.8%。出县境后,向东南方向流入通海县高大乡汇入南盘江。猊江沿途有绿冲河、红石岩箐、玉林小河、练江、舍郎小河、石邑小河、莫车河、玳瑁河、多者河等水源汇入,河床平均宽度55米,两岸坡度约30~50度,部分河段呈V形河谷,为双江镇、小街镇主要工农业生产及人畜饮水水源。沿江两岸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适中,为全县粮烟等农物主要产区。据大鱼塘水文站1978至2005年实测资料,27年中平均流量9.16秒立方米,最大流量275秒立方米(1971年8月18日),最小流量0.04秒立方米(1995年6月1日),江纵坡小,流量变化大,丰水年排洪不畅,雨季沿岸农田常被淹。沿河建有钢混结构桥梁7座,钢混结构拦河闸4座。自2002年至2005年对猊江分段分期进行治理,丰水年基本解决了洪涝之虑。
练江 在县城中南部,也称练庄河或小河,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是猊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石屏县通龙黑村,流经小练庄至锦屏大甸中村入境。县境全长18.4公里,落差109米,径流面积9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0.27亿立方米。1983年8月25日发生洪水,在大麦地河段调查洪痕,计流量为133秒立方米。沿河有老鲁关箐、厂上小河、清水河等溪水汇入河道,曲回盘旋,穿流于崇山深谷之中,由县城西五梭坡流入峨山坝子,穿过县城至大白邑村前汇入猊江。汛期水流暴涨暴落,有洪涝之虑,枯水年有断流现象。现河上建有钢混桥梁5座,钢混拦河坝(闸)5座。从1999年至2000年对练江河道,分三期进行治理,解决了水患之灾。
绿汁江 在县城西部边缘,属红河流域元江水系,古称丁葵江或星宿江。因上游流经易门县的小绿汁村,故名绿汁江。发源于武定县与禄丰县交界处,向南流经禄丰、易门,至大龙潭江边村上游0.5公里处汇扒河入县境,为峨山、易门、双柏、新平等县的边界河流。县内长56.1公里,径流面积56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9.1%。河床宽100-120米,多年平均径流量0.643亿立方米。据丫勒水文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2280立方米/秒(1971年8月17日),最小流量0.85立方米/秒(1993年5月23日)。江蜿蜒于断裂带上,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平均每公里落差4.2米,水能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