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潭乡:烟田新绿,长势正酣,群众增收信心强!
发布时间:2025-10-22 00:00 来源:大龙潭乡 打印

走进大龙潭乡的田间地头,嫩绿的菜豌豆顺着烟秆攀爬,青翠的松花菜茁壮成长,勾勒出一幅“烟田接茬忙,土地再生金”的丰收画卷。这正是大龙潭乡大力推广“烟叶+”轮作模式带来的变化,让烟田“闲不住”,也让乡亲们的增收路子“更宽广”。

微信图片_2025-10-22_171133_719.png

这一烟田不闲、增收不断的良好态势,源于大龙潭乡党委、政府的提前谋划。早在收烟结束之前,乡党委、政府便围绕稳烟、扩菜、增收的目标,提前布局烟后作物生产工作,为种植的顺利推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微信图片_2025-10-22_171148_872.png

“烟秆不用拔,直接当菜豌豆的架子用,一块地一年多收好几千元!”正在田间管护菜豌豆的班德村农户施兴会笑着说道。

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村民们精准利用烤烟与后续作物生长的时间差,在烟叶采烤完毕后迅速整地播种,实现烟田菜园的无缝转换,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土地利用率。这种模式不仅有效利用了烟田剩余肥力,降低了生产成本,还通过作物轮作有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显著增加了农户的单位面积收益。

微信图片_2025-10-22_171707_496.png

“引导群众发展烟后作物,不仅鼓了群众的‘钱袋子’,也为我们培育‘一村一品’找到了好路子。”乡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龚伟介绍,“截至目前,全乡烟后种植菜豌豆面积已达1700余亩松花菜面积已达130余亩,目前部分菜豌豆松花菜已开始售卖,‘小作物’正成长为支撑群众持续增收的‘大产业’。”

微信图片_2025-10-22_171704_032.png

大龙潭乡通过发展烟后菜豌豆、松花菜产业,不仅实现了土地的增值增效和农民的稳定增收,也为全乡探索烟叶+N多元发展模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成功实践。

下一步,大龙潭乡将继续深化烤烟稳收+蔬菜增收协同发展思路,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条,让烟后经济成为驱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强大引擎。


主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

承办: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7-4015938

运行维护:峨山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峨山县双江街道桂峰路43号

滇公网安备:53042602000003号

网站标识码:5304260001  备案号:滇ICP备07500970号-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4015938,0877-4017511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