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塔甸镇紧扣“服务群众零距离、化解矛盾在基层”目标,积极探索党群服务中心与综治中心融合发展新路径。从初期“单打独斗”的探索试错,到如今“融合共治”的机制成型,两中心在阵地整合、机制联动、服务协同、矛盾化解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逐步构建起“服务有温度、治理有精度、联动有力度”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艰难探索:从“各自为战”到“融合破局”
塔甸镇地处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少数民族聚居(以彝族为主),社会治理长期面临资源匮乏、力量分散、群众参与度低等现实挑战。融合发展初期,两中心曾陷入“服务热在机关、治理冷在基层”的困境: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虽完成挂牌,却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专职人员短缺、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镇综治中心则因功能定位模糊,仅聚焦矛盾纠纷化解,群众知晓度低、参与度差,“门可罗雀”一度是其真实写照。面对治理效能不足的痛点,塔甸镇深刻认识到:基层治理不能“单兵突进”,必须打破部门壁垒,推动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与综治中心的“治理”功能深度融合,将“纠纷化解”与“民生服务”一体推进,才能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经过实践探索,如今的塔甸镇综治中心已完成实质性转型——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秉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理念,与党群服务中心深度融合,扩展出社保、医保、民政计生等多元服务功能(上半年累计提供社保、医保咨询服务450余次,办理民政计生承诺事项25件),成为覆盖7个村委会的综合性服务枢纽。曾经“冷清”的综治中心如今“门庭若市”,群众有事愿意来、喜欢来,真正实现了从“治理孤岛”到“服务高地”的蜕变。
二、融合共治:民生服务与纠纷化解“双轮驱动”
依托“党群·综治”双中心平台,塔甸镇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双心联动、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推动民生服务与纠纷化解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一是阵地融合,打造“一站式”服务窗口
双中心紧扣“功能集成、服务增效”目标,通过阵地融合打造“一站式”服务枢纽:综治中心科学布局综合服务室、信访接待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分析研判室、指挥调度室、心理疏导室六大功能区,形成矛盾调处主阵地;党群服务中心同步设置综合咨询窗口、综合办事窗口、帮办代办窗口,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模式,依托全省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办件率100%。在此基础上,深度融合“登记受理—研判分析—调处化解”闭环机制,构建“一窗受理统登记、一网统管优调度、一队多元强联动”服务体系——群众诉求由综合窗口精准分流,中心平台动态跟踪事项进展并及时预警,调解员、法律工作者、双语调解队、普法志愿者等多元力量协同处置,真正实现“进一扇门办百家事”。
二是机制创新,培育“特色化”调解品牌
针对彝族群众聚居特点,塔甸镇创新打造“彝家话·同心结”双语调解品牌,组建“党员双语调解队”。调解队主动下沉村社院落、深入矛盾现场,用彝汉双语释法说理,将政策宣讲、普法宣传融入调解全过程,实现“家门口”的即时调解。以前有矛盾要往镇里跑,现在调解队伍主动上门,既讲法律又讲乡情,问题解决得又快又暖心。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最后一米”。
三是活动联动,激活“常态化”服务动能。
“党群·综治”双中心结合工作实际,组建党员、网格员、青年志愿服务队共8支,拥有固定志愿者200余人,今年以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18次、走访慰问6次、征集群众诉求20余项,举办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活动28次。结合“我们的节日”,组织各村开展“文明祭祀平安清明”“世界读书日”“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专题活动,将党群服务与综治宣传深度融合,让“服务有形、治理有效”扎根基层。
三、服务融合:畅通便民利民“最后一米”
双中心实体化运行以来,服务效能显著提升。上半年累计接待群众450余人次,提供就业指导、社保医保办理、残疾人帮扶等民生服务400余人次;矛盾化解成效突出,截至7月底共排查纠纷56件,联动上级召开研判会22次,成功化解46件、销号7件,化解率达82%,连续三年保持命案零发生。依托“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全镇共划分7个主网格、180个微网格,配备101名网格员和180名微网格员,其中76名党员干部担任网格长。将党建引领延伸至治理末梢。通过“党支部+网格+党员”机制,发动网格员“人熟地熟”优势,推动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责任”,定期走访独居老人、低保户、残疾人等群体,同步构建线上服务体系——通过微信群、电话热线等多渠道收集“急难愁盼”诉求,化身“政策宣讲员”“矛盾调解员”“民情联络员”。同时,加强线下服务体系建设,从“聚民意”“解民忧”“纾民困”等多角度了解居民生活问题,让网格员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调解员”、人民群众的“知心人”,协助各部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从“单兵突进”到“协同作战”,从“各自为政”到“融合共治”,塔甸镇以党群服务中心与综治中心的深度整合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两中心通过阵地功能互补、机制联动增效、服务多元协同,不仅破解了资源分散、力量薄弱的治理瓶颈,更让“服务零距离、矛盾不上交”从愿景变为现实。数据显示,双中心运行以来累计化解矛盾纠纷成功率超80%,群众满意度逐年升高,连续三年命案零发生,真正实现了“小阵地”托起“大民生”、“微治理”释放“大能量”,为平安塔甸贡献力量。